我刚入行跑新闻时,就联系张江高科技园区,对张江一直怀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一条关于张江艺术公园荒草疯长、垃圾遍地的新闻让我五味杂陈。六年前风风光光开园,六年后尽如此败落,不免让人唏嘘。
高科技园区将艺术、公园作为要素来建设,其本意是营造优美的工作环境,让身在其中的高科技企业员工感到赏心悦目,激发其工作灵感和科技创意。张江在原本阡陌纵横的农田基础上,改造成高科技园区,正如同一张白纸上可以作最美的画一样——这也正是当初报道张江时经常会用到的词句。
但不经意间,画面中的艺术公园却成了一个令人遗憾的败笔。新闻说这座公园是由企业管理的,而企业的解释是“资金缺乏”。我没有仔细调查过,不敢断言真实情况是否如此;但平心而论,一般而言,企业的“资金”永远都是“缺乏”的。所谓“缺乏”只是这个项目、这个领域不够重要的代名词,正如同你要求见某人,某人说太忙没时间安排,并不是他真的忙到没时间,而只意味着你不够重要。人同此心,园同此理。如果真认为很重要,我想应该不缺这笔资金来打理的。
管理者固然未尽到责任,使用者也令人失望。高科技园区内的白领,有理由期待他们的文明素质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不承想,满地垃圾却背叛了他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不随地乱扔垃圾,是对一个市民最起码的要求,公园的使用者们,同时更是享用者们,却没有真正做到。
我曾经在园区内穿梭采访,包括艺术公园周边诸多企业,知道这些企业内部大多十分整洁。莫非因为公园是“公共的园”,因此也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园?企业自扫门内“雪”,且扔门外垃圾满。可是,一个如此败落的公园,又岂是在此工作的白领们自己所乐见的?
其实,艺术公园面积并不大,剪剪野草、捡捡垃圾也并非什么专业性太强的工作。园内有心的企业,能否组织员工,定期义务劳动,以维护艺术公园的日常面貌?自己的园区自己爱护,自己爱护的公园自己享用。如果真有此举,一定是条比公园败落更好的新闻!
当然,张江高科技园区区域广大,不能用艺术公园当下情形以偏概全。不过,一滴水可以见太阳,扫天下也是从扫一屋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