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如镜,桥如弓,粉墙黛瓦映碧空,这是江南小镇常见的风景。淡烟细雨滋润着的江南,山也青青,水也清清,傍山向水的青黛小镇能不亲亲怡人?从钢筋水泥中折进这砖瓦石墙里,一股幽幽的气息扑面,老镇风情在空气里弥漫,如此浓郁。
江南之意在古镇跃动
江南的桥,在那如镜的水上就仿佛是一只跳动的音符、半只弯弯的新月,而桥边空空的石凳分明在告诉我们,一场演出刚刚结束,那情景正应了“曲终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诗境。
屋檐上,俏皮的瓦当镌刻着小镇人家的满心欢喜和心中祈愿:风调雨顺、龙凤呈祥、福寿安康……往往就镌刻在这凹凸、简洁而不简单的青灰色浮雕之中;再往门楣上看,花开富贵、二龙戏珠,全是吉祥的图案,烘托着下面的公堂理事图。因为保留完善,我们还能感受当时这户人家的崇隆和富贵气象。就这样,流转在瓦砾间的江南之意借着古镇的完好留存而向今天的我们展开容颜。
新场,究竟是新是古?
宋朝到如今,新场留下了一座座精美的石拱桥、一栋栋精致的民居,一扇扇高高垒起的石驳岸;渐渐地,这里又矗立起藏书楼、伽蓝院,慢慢地这里最终“煲”成了写意的江南。
虽然几经翻新,但徜徉在新场古镇,我们依旧嗅到了浓浓的古色古香,从拱桥到浮雕无不精致得一丝不苟,阳光斜照,古老的风味诉说着历久弥新的故事。新场古镇从来不曾丢失自己的性格和灵魂,这是“亦新亦古”的新场古镇。
寻找古迹根脉
令人欣喜的是,镇里如今正下大力气试图留住这片祖宗留下的宝地,他们深知这是新场的“根”,新场因它而翩翩鹤立于当今城镇建设跃进浪潮的潮头。
古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祖先的喜乐,饱蘸着千古的云烟。现今虽高唱着保护古迹的曲调,但这种保护却往往失却了“古”的味道,于是,祖宗的呼吸随推土的烟尘散去,千百年聚集的地气因机器的轰鸣而破灭,天地之灵气因此而化作乌有,似曾相识的新镇淹没在千篇一律的复制文化里。
把根留住,是个问题。因此我们更加敬佩新场,这个小镇真正跳出了大千世界,在空间里留住了悠悠的时间、鲜明的个性、深厚的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