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基础和保证。如何有效保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期起我们将推出专栏《走在依法行政的路上》,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点评。
2007年10月3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一个村民周正龙自称在该县神州湾一处山崖旁拍摄了一组野生华南虎的照片。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了这组照片。当日,周正龙即得到了陕西省林业厅向其颁发的荣誉证书和两万元奖金。消息发布后,互联网的“色影无忌论坛”里出现了质疑虎照真伪的帖子,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很快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面对外界对于华南虎照片质疑声,陕西省林业厅始终没有对照片的真伪作出正面回应。直到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才正式公布:“华南虎照片”中的老虎是“纸老虎”。这样,一场风波终于尘埃落定。
整场闹剧的始作俑者当然是骗取行政奖励的周正龙,但是,“假虎照”在社会上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却离不开当地政府在后面的“推波助澜”。从陕西省镇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虚拟华南虎照片勘验报告,到陕西省林业厅错误地做出“虎照真实”和“对周正龙奖励2万元”的行政决定,再到陕西省林业厅未遵循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政府的指示及时启动并完成第二次虎照鉴定工作,是政府一次又一次地维护“假虎照”的真实性,将政府的公信力与“假虎照”紧紧捆绑在一起。
我们从“假虎照”事件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不难看出镇坪县政府和陕西省林业厅一些人的“求虎”欲望,而其背后则隐藏着诸多利益关系。消失二十余年的华南虎再次现身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对“发现者”周正龙来说,是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致富梦想的实现;对镇坪县来说,是最好的形象宣传名片,“闻华南虎啸”已经上了巨幅广告牌;对陕西省林业厅来说,是生态保护成就取得显著成效的最重要体现,标志着这种仅产于中国的动物由于地方的保护措施到位而没有灭绝。
“假虎照”之所以能通过镇坪县、安康市两级大关,并在短短九天内得到陕西省林业厅的认可,不能不说是由于“假虎照”暗中契合了相关政府部门争利益、求发展的欲望。这种急功近利、不顾规则和程序要求的行为根本违反了政府行政活动的公正、诚信和负责精神,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履行职责权力的认同度、履行职责情况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大为降低,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巨大挫伤。(本栏目由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