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记青年雕塑家王曜的城市公共环境作品
~~~——记青年雕塑家王曜的城市公共环境作品
     
2012年07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抽象雕塑中奏响狂想曲
——记青年雕塑家王曜的城市公共环境作品
梁依云 王曜
■王曜在工作室里创作
■ 小号的激昂、巴松的柔美、拉管的威武,各种音色曲意交织,《鸣响》起一曲生命的赞歌
■你心目中的《未来之乐》会不会是这样古今相通、中西合璧的异想国度呢?
  作为一名热爱上海的青年艺术家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王曜以他个性化的雕塑作品,为上海的历史变迁、城市发展留下了永恒的印迹。他突破了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框架,所创作出的一批融入了个人思考的创意作品,观之使人好似沉浸在纷乱而有序的都市狂想曲中一般。

  [ 意象变形 鸣响未来之乐 ]

  坐落于闸北音乐绿地广场的《鸣响》,将作者对于音乐的感受直观地在视觉上表达了出来。那些像是小号、拉管、巴松,却又变形得让你不敢确信的形体相互交融,这一夸张的整体,毋庸置疑,是一曲能被看得见的激情狂想曲。作为音乐广场的“形象代言人”,《鸣响》给人一记强烈的冲击,让人在看到它的瞬间不自觉地去联想,在现实与意象中进行思考,每个人都能吹奏出属于自己的《鸣响》。

  虽然还未“出生”,但同为表现音乐的《未来之乐》也十分令人期待。两件作品的共通之处除题材外,在创作构思上也都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如果说《鸣响》是在西洋音乐的金属感中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曲婉飘渺的意境,那么《未来之乐》则是让线条分明的古典乐器与西洋打击乐器联结,营造了一座梦幻的音乐王国。能将听觉的意象变形为视觉的抽象,实在是高!

  [ 以简动人 营造城市缩影 ]

  王曜的城市雕塑作品有个特点,它们都在记录城市,展望未来。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评价颇高的作品,《城市图形》很好地迎合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作品很简洁,多样化的色彩搭配以及造型杂乱的异形拼图,无任何具象表达,却让人在纷乱中解读出了有序。这略显矛盾的两种状态又恰是上海的城市节奏的特征,于是,在欣赏作品本身的明艳不俗的同时,也看见了活力都市的缩影。

  打败了众多国外雕塑,眼下屹立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柱石》同样以简约风格著称。毫无花饰的“石”,和仅用铜管搭建的“柱”,刚硬的材质中透出柔美,看了很舒服;看似简单的设计中,却是充满技巧美,铜管越往上堆积得越是庞大,正如科技的发展,越是艰难,却越发熠熠生辉、繁荣壮大。

  [ 本土打造 上海独特魅力 ]

  说起来,上海并不算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即便是作为地标的外滩实际也多是“西方建造”。如今,能有如王曜这样具备了城市雕塑意识的艺术家着实让人感到高兴,因为能够表现城市,同时激励城市不断向前发展的,必定是艺术,而城市雕塑又是其中最直观、受众最广的代表。

  虽然上海目前能称得上精品的城市雕塑为数不多,但是却已让人期待起本土雕塑家今后的表现了,毕竟,只有真正了解上海的文脉历史,才有可能在上海的多元文化中找出真正属于上海的独有魅力,引领上海走上自己的路。也许,现今上海的城市雕塑在硬件上并非世界一流,对城市文化的反映仍显单薄,但我相信,未来能代表上海的传世力作,必将出自本土艺术家之手! 

  梁依云  文  王曜  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0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6天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从抽象雕塑中奏响狂想曲
激活意识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9从抽象雕塑中奏响狂想曲 2012-07-21 2 2012年07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