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期待,也就没有失望。对于李娜的新一轮落败,比起一年前看着她在美网第一轮遭遇淘汰,似乎多了气定神闲。李娜在职业生涯末年创造的这段过山车式的战绩,以法网大满贯冠军为制高点,低潮是湿漉漉的一滩,覆盖面更广。
网球场上,被记住的除了冠军,还是冠军。
如果李娜不是来自中国呢?
还记得库兹涅佐娃吗?还念想过斯齐亚沃尼吗?没错,她们都是获得过一次大满贯女单冠军。只是俄罗斯与意大利,这并不是被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企业所需要的市场。至少,现在不是。
所以李娜那个有着很多实力、一些运气的法网冠军,将她推到了世界面前。
这是一项足够高尚的运动。形象够健康,气质够尊贵,吃喝玩乐的龙头老大们,愿意将自己的企业形象与之挂钩。所以,李娜与她的大满贯女单冠军头衔,不仅仅被中国,更被整个世界所需要。作为个人的她,影响与意义也因此被无限放大。李娜,承受着“中国市场”之重。
但是,大满贯冠军,实属凤毛麟角。
她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否则李娜不会在温网淘汰后要求经纪公司为她找教练。她要求的,是更积极的改变。
她的运动生涯不该落入窠臼。李娜是中国选手中少有的“欧美派”,体能教练阿莱克斯说过:“她的肌肉能力,她的腿部强健,是世界级的。”
李娜还在战斗。
如果你爱这个胸前刺着玫瑰的姑娘,就继续加油——不为大满贯冠军李娜,而为金花李娜,加油!
褪去光环,隐去“我从哪里来”,30岁,稳定在世界前十,同样很了不起。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