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教师节,“静水流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美术作品展,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这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一批资深教授向社会做的汇报,展示了他们在退休岁月里的部分成果。
用“静水流深”诠释这次展览,意在说明画家的心态和作品特性。从字义上看,指在静水深处,暗流涌动,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哲学,一种尊贵的长者风度,象征着这些画家不留恋过去的成就,情感内敛而不彰显,心如静水而胸有万千丘壑,洞察世事而不为表象所惑,享受心灵快乐而不被欲望捆绑,拥有精神的无限自由。中国人讲求修身养性,大凡智者、得道者,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到了暮年,可谓灿烂之极,复归平淡。他们的心态,像湖水般平静,如小草样谦卑,淡泊明志,平易近人,顺境中默思静想,逆境时从容面对,个人情绪很少溢于言表。“静水流深”把这种心态推到了至高的境界,借用其隐喻,阐释画家们内心的深厚蕴藏,或许最能表达这次展览的意义。
老教授们曾为国家科学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们从青春到白头,奉献了一生,优秀的精神风范,为后来的年轻教职工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十多年来,许多教授因年龄关系相继从教学或管理工作岗位退下来,成为老教授协会的会员,过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亦闲亦忙、亦休亦做的快乐生活。他们虽然人老了,但是学习不老,知识不老,有所为不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继续研究和创作,继续为学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美术学院老教授们,退休后仅是换一个岗位、换一种方式开始新的奉献。他们发挥余热,笔耕不辍,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积极参与并策划组织国内外重大展览活动,不少美术作品获奖。同时出版个人美术作品专集,撰写著作论文,举办各类笔会和咨询服务。其中很多教授担任社会美术团体的主要领导职务,各方面业绩突出,成效显著。(作者为上海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