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调查存在3种结果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民众从微笑关注到手表,这些质疑都是客观的,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纪委就可以明确调查对象,就可以立案。立案后的调查过程非常简单,就是要把表拿出来,到底有多少块?是自己买的吗?发票在哪里?如果是在国外买的,这个期间出国了吗?这些都能查实才有意义,既可以给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也可以给网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当然,纪委介入调查后,可能有3种结果,一是清白;二是模糊状态,调查结果不确定,很多问题说不清楚;第三种,这些表来路不明,不是他的财产收入所能负担的。当然也许还存在着第4种可能,那就是误伤——网友没有看清楚,估值过高。
微博监督并非第一次
事实上,通过公开照片被抓住把柄的官员,杨达才不是第一个。2009年,周久耕因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名表、名烟让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在网上无处遁形。
但是,对人肉搜索,官员也有对策——有人用烟盒把高价烟藏起来,有人把高价烟放在秘书那儿,有的就忍一下,公开场合不抽了;手表也渐渐会在公开场合从官员的手臂上褪去。诚然,微博监督不可能真正杜绝腐败行为的产生,但如果微博的力量让贪官们的不义之财都变成不敢戴的名表,不敢开的豪车,不敢住的房子,这种不能见光的财富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官员们的贪欲也就可能受到一定的遏制。
财产申报关键是公示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认为,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在中国来说,的确有一些困难,难就难在牵扯到的利益面太大了。
想要使政策变现落地,申报财产一定要公示。申报实际上是内部监督,只有公示才能把一切财产暴露在群众面前。要是官员的三处房子只公示了两处,另一处房子迟早会被群众找到。为了让这项制度走向正路,王全杰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过一些办法,比如不要从全民开始,先从最上层的省级以上干部开始,慢慢试点往下推;或者还可以采取让步政策,先从新干部,或者要提升的干部开始,甚至让步到某个年龄段以上的干部就不再需要申报了。老人老环境,新人新办法,但却能开启阳光问政之路和透明之路。 (徐轶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