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解析
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他人欺侮时,你是以牙还牙呢?还是宽容忍让呢?
我们从印度伟大文学家泰弋尔的“画家的报复”一文中,会找到很有说服力的答案。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死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得粉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心存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驱向疯狂的边缘,报复还能把无罪推向有罪。事实上,现在有很多的刑事案件就是因报复而引起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广西。有一个女人和女儿相依为命,女儿在放学途中被一辆小车撞死了。交警勘查之后,认为女孩闯红灯要负全责。但那小车司机过意不去,主动拿出八万元赔偿给了女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女人听到邻居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人主动赔你钱,肯定有原因,听说小车撞倒你女儿时,你女儿没死,后来小车又往前开了,才死的,把人撞死了,这样反而可以少赔钱。”女人听后,呆了。
从此,女人陷入了复仇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交警调出当时的监控录像让她看,但她不相信。小车司机是外地人,从此她踏上了寻仇报复之路。
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打听到了那个小车司机的家,得知他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在一个雨夜,她潜入小车司机的家,用刀砍死了那个可怜的孩子。
女人被抓后,仍然固执地认为她没有杀错,这是一命偿一命。法院提供了她女儿出车祸时的目击证人、监控的录像,说明小车司机没有任何过错,但她仍然不肯相信。她的灵魂已陷入一种报复的迷障,无法自拔。最后,她被判处死刑。
处世哲学
研究证实,报复心理有碍健康。一位好莱坞的女演员,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理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得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就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宽容和忍让是制止报复的良方,我们如能经常带上这个“护身符”,就能让自己一生平安。因为善于宽容和忍让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决不冤冤相报。
当然,忍让和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的一生谁都会常常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无意的侵害。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脑。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如果能再寻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产生出宽容和大度来。
另外,消解报复心理比较冷静的做法就是先给自己一个时间疗伤,尽量让伤心的事情淡化,给自己重新生活的机会。需知,报复是用毁灭自己的方法去惩罚他人,不值得;冷静处理,既放过他人更救了自己。
无论如何,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感动,学会关爱。学会宽容是人
章剑和
(教育心理硕士,心理咨询研究员)
心理邮箱:aszz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