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珍命苦
姚小珍一年四季都穿自己纺织自己做的斜胸襟上衣垫腰裤子,头发梳得光光滑滑,书春插队时已经70多了。一次受人鼓动往磅秤上一站,竟然只有67斤!
父母看她眉清目秀性格温和,为了日后嫁个好男人家,把她的脚裹成了三寸金莲,走起路来一步三晃,直让人担心随时都会被一阵大风一个磕绊吹倒摔疼。姚小珍却十分自信,跨出去的步子一点也不比别的女人小,背也挺得笔直,给人一股精干的感觉。
姚小珍因为不善言语平时在老人群里毫不起眼,书春直到插队落户七八个月后才算与她真正认识。
那天队长吹哨出工,书春刚喝好一碗玉米粥,姚小珍就一步三晃地来到他的草屋,从围腰兜里取出一只草头花碗,里面放着三只烧饼一只咸蛋,弯弯缕缕地袅着热气。她笑眯眯地对书春说:“今朝立夏,你看见大家吃烧饼咸蛋难免想家,大人也难免为你牵肠挂肚。我拿不出什么好待你书春,送几只烧饼让你和大家一起过个立夏日,不要嫌我做得不好吃。”
书春听得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个非亲非故的姚小珍会给自己送来热气腾腾的烧饼咸蛋让他过节!那时虽然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可是粮食仍然紧张,孩子多的人家全靠自留地里种点粮食填囊补缺。姚小珍一送就是三只烧饼一只咸蛋,相当她的一顿中饭,这是多么重的一份人情啊?
在姚小珍的带动下,九队里家家户户送来了烧饼,书春整整收受了一篮子,外加12只咸蛋。这使他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九队社员亲人般的温暖,觉得自己融进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消除了那种穿心透骨的孤雁之感。
这种礼遇书春每年享受两次,一次立夏一次端午。端午的粽子远远不止一篮子,书春每顿拿两只烧饼,一直要吃上半个多月!他的立夏、端午节远比队里人过得丰富过得长久,使他至今仍十分留恋。现在中国人除了遇上特大灾害,平时哪里还能享受到这种平凡而炽热的关爱啊?从此书春关注起姚小珍来。知道她男人很早就伤寒病死了,为了孩子她坚持守寡,独自拉大了一男一女。儿子根生小儿麻痹症瘸了左腿,三十多岁才娶了一个病弱女人,女儿根香出嫁后死于难产。儿子夫妻俩挣工分不行,生孩子比任何人都行,一口气生了四男二女,无力抚养送掉了两个。大家都说姚小珍命苦,那么好的女人找了一个祖上缺德的男人,嫁过来后从没活过一天开心日子,到底老祖宗不做好事。
队里都说胡德盛祖上是船上的小撑,太平天国时有个年轻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搭乘他们的货船去崇明,船上人在她们睡着之后打开包裹,发现都是绸缎衣裳贵重物品,再看那只铜将军把关的樟木箱子,断定是富户人家带了细软到崇明避难,于是把母子三人全都抛进了滚滚长江。
从此德盛的祖上不撑船了,一来撑下去容易让官府侦查出来,二来分到的钱物足够置田造屋吃喝玩乐,所以买了田地造了新宅,整天游闲浪荡优哉游哉,一看就知道发了横财。
没想不义之财富不过三代,传到德盛父亲这代只剩下几间空屋子了,内骨子里早已耗得空空洞洞。没想姚小珍的父母只看表面文章,光凭三间高高大大的七路头瓦屋就把一个如花似玉勤俭持家的好女儿嫁了过来。
姚小珍小脚零零走路都有点让人担心,出工却是九队最多的一个。她只拿女工里的三等工分,分红却不比二等的少。同年般辈的都劝她做做歇歇,累坏了身体自己受罪。她总是笑笑回对:老农民全靠工分活命,做做吃吃不做不吃。大家说你有儿孙小辈苦恼粥饭不用愁的,她却摇摇头说,他们自己都泥菩萨过河。
姚小珍一双小脚旱田里做做还马马虎虎,下水田挣工分那可真是要她的命了,趟趟跌得一身泥水。大家劝她拔秧莳稻就别出工了,姚小珍却开动脑筋,冒着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穿着雨衣雨裤扎紧了裤脚管下田,说什么也不肯放弃工分。队长只好安排她拔秧,屁股下面有张小矮凳坐坐。
然而那时拔秧采取分段包工,姚小珍一向做事认真,加上没有家人帮忙,每次总是拔到老末。一天早工挑秧人远远望见她仍在拔秧,笑她实在拔得太慢。走近一看原来是跌坐在秧田里爬不起来了!幸亏只坐了一两个小时,否则肯定毛病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