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颙的长篇小说《漂移者》有许多优点,譬如反映当代生活的贴近、自然,对中西文化形象的比较、展示,对精英人物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叙述的精准、老到、腾挪自如,情节波澜迭起、合情合理,这些都很突出,难度也很高,但这些还容易被“看见”;而最重要的好处,则可能是非有一定创作经验或艺术修养所难以发觉的,就是男女主人公马克与苏月都是福斯特说的“圆的人物”。我们过去谈人物塑造,都只谈到典型人物,其实典型人物大多是扁的人物,即一个性格特点特别鲜明,容易被人记住、比附的人物,如阿Q。其实林黛玉、贾宝玉也还属于扁的人物。但他们已是性格有发展的人物,比起一般的扁的人物艺术性更强。哈姆雷特是个圆的人物,但莎士比亚笔下像这样的圆的人物屈指可数,可能是只此一家。福斯特提出圆的人物,是人物塑造理论的一大突破,非常富有启发性。但这理论提出后并没有使圆的人物大大增产,足见塑造圆的人物很难,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漂移者》一下子出了旗鼓相当的两个圆的人物,而这两个人物又被预设为中西文化的两个代表,因此一不小心就会概念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奇迹。塑造圆的人物要把握到人物的直觉,在采访得来,写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人物的情况下,要把握到人物的直觉就更难。但这种难度、甘苦唯有创作者寸心知,对一般读者来说,是只问品尝,不问烹调的,只好小圈子里孤芳自赏。我这么说,是要对作者表示一个同行的专业的敬意。
看《漂移者》,我常想到德莱塞的小说。我很喜欢德莱塞的小说,认为他的现实主义要超过高尔基、马克·吐温。但我回想了一下,德莱塞笔下的人物很生动,但还是扁的人物。所以,《漂移者》的艺术成就超过了德莱塞的《金融家》。这可能出于我的偏爱,但这偏爱我觉得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