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包
左妍
  左妍

  这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名长沙网友发帖称,闺蜜结婚,4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来赴宴,合包了200元红包,把新娘脸都气绿了。

  看后有些困惑,这种“开不了口”的事放到台面上公开说,恰当吗?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我也收到了一个这样的红包,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喜欢送礼。结婚喜事年年有,更免不了送礼的事儿。只不过,现代人讲究效率和实在,与其费尽心思挑选礼品,不如直接送钱来得干脆,对方自由支配,自己也图个省事,于是大家都时兴送“红包”。

  然而,婚礼赴宴的事,多少有些矛盾。被邀请了感到欣慰,证明自己还没被人遗忘;可万一赶上结婚高峰期,隔三差五来个“红色炸弹”,估计一般人都吃不消。

  我不久前刚结婚,身边朋友同学也都到了嫁娶之年,粗略一算,仅去年下半年就有十几场婚宴,有时一晚要赶两场,最厉害的是“黄金十月”,所领的工资几乎全部用来包红包了。

  所以,站在赴宴者的角度来说,我其实挺理解“4人合送200元”的心情。但站在新人的立场,也很同情这个长沙新娘的遭遇。

  在上海,婚宴行情水涨船高,星级酒店婚宴价格每年涨幅超过20%,所以办婚礼能“保本”已是万幸。不过,办婚宴本来就是图个喜庆和热闹,大多数人也不是为了收红包而办婚宴,感情在,心意到,收多少红包又何足挂齿?到最后沦落到抱怨婚宴的盈亏,最不舒服的反而是自己。

  我结婚时,曾收过一个特别的红包,里面没有礼金,当然也不是废报纸,而是一张写满祝福的卡片,最末留着朋友的亲笔字迹:“凭本条可免费参加本人婚礼。”当时没有告诉长辈,怕他们接受不了这种新鲜的做法,但我心里却为朋友鼓掌,婚前我们就相约,以这种祝福的形式当红包。如今她能鼓起勇气实践,倒也颠覆了人情世故和传统习俗,让礼尚往来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

  其实,现在想来,婚礼那天谁送了多少钱,我几乎全然不记得;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朋友送的那张卡片和那段祝福。可见,换一种心态,双方都少了压力,多了一份回忆。有人说,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包括生命、微笑、爱。而这份免费的婚礼红包,又何尝不美好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我国中东部严重雾霾直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职场方圆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你还真把自己当“父母官”了?
沥青
拒绝雾霾应成政府法定责任
红包
文水谣
地铁请穿好自己“裤子”
新民晚报评论A06红包 2013-01-15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