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iPad等新潮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发育、社会行为及沟通能力发展的一大因素,专家建议——~~~
iPad等新潮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发育、社会行为及沟通能力发展的一大因素,专家建议——~~~
iPad等新潮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发育、社会行为及沟通能力发展的一大因素,专家建议——~~~
     
2013年01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iPad等新潮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发育、社会行为及沟通能力发展的一大因素,专家建议——
3岁前尽量不要玩Pad
■不少二三岁的幼儿都已经迷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记者马亚宁金恒

  指尖滑一滑,宝宝笑哈哈。iPhone、iPad等新潮电子产品不仅成年人喜欢,孩子们尤其是低龄儿童更爱玩。日前举行的《为了孩子》杂志创刊30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为了孩子·关注儿童‘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专家指出,目前依赖i-Pad等电子产品的儿童越来越多,像iPad之类的现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发育、社会行为及沟通能力发展的一大环境因素。

  总揉眼或是玩Pad太久

  近视已成为中国儿童的普遍问题,过早接触、长时间玩iPhone、iPad或电脑等电子产品,容易损害儿童视力健康,不正确的姿势还会造成儿童脊椎劳损,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陈津津表示,许多3岁以内的幼儿已经开始接触电子产品。这些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平时在家,家长就会扔个iPad给他们玩,而幼儿的眼轴比较短,视觉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如果在6到7岁以前常常用眼疲劳,极易让孩子发生近视、散光、弱视或者斜视。临床上医生经常遇到家长带着喜欢“眯眼”“揉眼睛”的幼儿前来就诊,大多数是因为看电视、玩iPad时间过长引起。因此儿保专家建议,二三岁的孩子尽量不要接触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大一些的孩子要限定时间,每次半小时,每天不超过1小时。

  有些孩子经常一玩就是个把小时,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窝在沙发里,坐立姿势不正确,长时间像大人那样低头“伏案工作”,容易导致脊椎、颈椎负担加重,使得手部肌腱受损,关节部位血液循环速度降低,进而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陈津津指出,玩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保持良好的坐姿。

  长时间沉浸在电子产品的世界里,孩子们大部分都处在静坐状态下,体育活动的机会少,可能导致他们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损害渴望交流的天性

  亮丽的图案、吸引人的动画、丰富的早教游戏……几乎没有孩子不被光怪陆离的电子产品所吸引。用手机或电脑哄孩子,成为许多年轻父母的“杀手锏”。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没有用iPad玩游戏,里面都是学习资料,例如儿歌、英语、成语故事等,“我是用在正途上啊”。

  其实,这些高科技产品未必会让孩子们更聪明,接触更多知识,反而可能让孩子过早遭遇交流障碍。陈津津从儿童保健的角度分析,3岁以前过早接触电子媒体,会对婴幼儿大脑发育有一定影响。“因为,电子产品上信息变换太快,触屏操作也很快,孩子往往还来不及想,就进入了下一个画面,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能力,而且没有互动,长此以往,孩子会懒得去思考问题。”

  “孩子面对的iPad是一个没有任何生机、冷冰冰的屏幕。他玩得高兴,他欢笑,有回应吗?没有。他有些小想法、小心思,想和人分享,有回应吗?没有。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与人互动才能发展出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主任徐秀明确指出,根据研究并综合国内报道可以看出,iPad等电子产品给婴幼儿带来的弊远大于利。

  目前泛滥的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理健康方面的,更损害了孩子们渴望交流、与人沟通的天性。假如一个2岁的孩子每天花三四个小时与电子产品打交道,不是看电视就是玩iPad,即使活泼开朗的遗传基因再强大,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弱环境”也足以将与生俱来的能力剥夺殆尽。

  陈津津建议,最好用纸质材料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开发,婴幼儿翻书的时候,同时是在进行理解、记忆,在脑子中整合,而电子产品是一种被动的理解。国外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对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信息的传递需要在脑部分泌某种化学物质,而电子产品会对化学物质的分泌产生不良影响。

  关注早期交往“里程碑”

  会不会走路,能不能坐,吃的够不够、好不好?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家长们更多关注的是成长发育“关键词”。殊不知,孩子们的社交沟通能力也是在这个时期生根发芽。这些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认识自己(自我意识)、适应环境以及对他人或集体有利的建设性行为,如:关心、分享、合作等。

  徐秀指出,儿童早期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是奠定今后社交能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很多人以为社会行为沟通能力跟孩子尤其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关系不大,因为他们许多话都说不清楚。实际上,婴幼儿发育过程中,社会交往能力不仅仅通过语言,更多依赖其他方式如肢体、目光、情绪、抚触等来交流。这些社交行为和沟通能力,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就开始孕育了。

  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让孩子缺少语言交流。特别是低幼年龄阶段的孩子,1岁半正是语言能力的爆发期,电子产品会剥夺他们的语言环境,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同时带来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上的障碍。就像人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而是要经历抬头、支撑、坐和站,最后才在1岁左右走起来一样,一个人日后拥有的良好社交沟通能力,也是从生命之初就“一步一个脚印”,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放大。从婴儿出生开始,家长如果像关注孩子每一步成长一样,密切注意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里程碑”,将有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健康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2013春运直通车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彩票看点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嘹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美食点击
   第B13版:好吃/吃货天地
   第B14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5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3岁前尽量不要玩Pad
“Pad儿童”或被疑为自闭症
广告
新民晚报焦点A053岁前尽量不要玩Pad 2013-01-24 2 2013年0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