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围裙
“属地化”自治管理
长白早餐点一共有16个摊位, 摊主韩秋红专做酒酿小饼,1元1个,每天销售三四百个,每月缴纳管理费200元,经营时间为:周一到周五,上午5时30分至9时30分;双休日,上午5时30分至10时30分。
“我做了8年早点生意,去年开始在这里定点定时经营,这里干净规范,名声响,生意好。”韩秋红转过身,向记者展示她的围裙,那是早餐点的统一“工作服”。
围裙,只是早餐点规范化管理的一个方面。《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明确了食品摊贩管理要求,在全市1005个“定时定点”早餐网点登记公示经营者信息,摊主佩戴胸卡是常规做法;“定时定点”经营实行属地化管理,由街道引导摊主自治管理。
70只碗
“湿食”一次性消毒
一个摊位经营粉丝汤,摊主带了70只碗,收摊后再回家洗碗消毒,摊主说这叫“一次性消毒”,要比现场洗碗好得多。
其实,早餐点的用水用电通常不方便,碗筷清洗消毒很成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希望“定时定点”早餐点最好经营“干食”,即便经营“湿食”,也要做到“一次性消毒”。而凉菜之类的食物属于“高风险食物品种”,早餐点一律“禁止销售”。
经营“湿食”的早餐点是否能做到“一次性消毒”?闸北等区的街道食药监检测所采取快速检测手段,随时抽查摊贩的碗筷是否消毒干净。同时,全市已对5719个基本达到《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的摊贩进行信息登记。
3公斤新油
回收废油再收摊
13号是油条摊,摊主樊豆甫正在炸油条。“我每天用油近3公斤,用面10公斤,不用老油,天天换新油。”樊豆甫说,每天收摊时间,就是街道来回收废弃油脂的时候;至于回收费用,每公斤街道补贴1.4元,回收过程还有环保组织的支持,摊贩很乐意配合废弃油回收。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