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虚假钓鱼链接后受损,最高可赔5000元?判断“李鬼”和“李逵”,可直接查企业“身份证”?
昨天,百度联合司法部、中消协共同发起“网民权益保障计划”,为遭遇假冒、钓鱼欺诈网站并受损的网民提供最高达5000元的先行赔付保障金,旨在让网民搜索更放心。
与此同时,百度与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启动合作,后者向前者开放了3500万个组织机构的认证信息。从今天起,网民在百度搜索“组织机构代码查询”即可进入专业核查工具,只需输入组织机构名称、代码或登记证号中的任意一项,即可迅速分辨“李鬼”和“李逵”。
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吃”掉了中国搜索市场的八成“蛋糕”,中国网民平均每人每天要使用10次。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副司长杨洪丰称,百度此举是打击互联网虚假不良网站的一次开创性尝试。也有专家指出,“网民权益保障计划”如能切实落地,将是全球首个由搜索引擎推出的消费者先行赔付,这对5.64亿中国网民无疑利好;但从搜索引擎本身的特点来看,实施并不容易,起码还需跨越“三道坎”。
“网钓”成产业防不胜防
网上“反钓鱼”,除了要投入大量人力,还要自掏腰包服务网民,这种尝试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百度为啥心甘情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与目前中国互联网的环境有关。如今,国内网络假信息发布者得利快、处罚轻,虚假泛滥已然成为搜索引擎“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最新发布的简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共处理钓鱼网站4500个。从行业看,涉及最多的前三位分别为金融证券类、媒体传播类和支付交易类,占处理总量的89.96%;其中,金融证券类钓鱼网站数量占处理总量的67.11%。从关键词看,涉及到“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湖南卫视”“招商银行”的钓鱼网站,占处理总量的70.74%。
在这些钓鱼网站背后,隐现黑色产业链。艾瑞咨询与腾讯电脑管家联合发布的《2012年个人网络安全年度报告》显示:一方面,去年有84.8%的中国网民遇到过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遭窃等网络危险,70%的网民担忧网络安全形势;另一方面,近10万人从事互联网地下黑色产业链,一条网银木马通常能卖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网络犯罪分子产供销分工明晰,制造木马、网络钓鱼、盗窃账户信息、第三方平台销赃、洗钱等“一条龙”流水线渐渐成熟。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年初国内网络钓鱼受骗上当达6000多万人次,经济损失已超300亿元。在全国5.64亿网民中,网购用户达2.42亿,将持续吸引“钓鱼者”的关注。
索赔必须满足众多条件
早在2010年底,百度就开始联合工信部、公安部、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八部门发起“阳光行动”,至今共打掉虚假网页6000万个,虚假站点超过505万个。搜索遇“李鬼”,用户怎么办?
根据百度新推出的“网民权益保障计划”,注册用户在登录百度账户的状态下点击百度推广链接,因遭遇假冒品牌企业、假冒产品和服务资质或遭遇钓鱼、欺诈类网站而导致实际经济受损的,可在30天内向百度提交证据并申请赔付。其中,一般性经济损失的单笔赔付最高上限为2000元,涉及假医假药的单笔最高赔付则可达5000元。
在赔付申办过程中,消费者维权可得“双保险”:一方面,百度将复核假货、假店、假网站,确认证据后快速先行赔付,消费者可从百付宝里提取赔偿金;另一方面,消费者如果和正规网站、正规企业产生消费纠纷,百度将联合司法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国内权威机构,协助消费者维权。
而对网民而言,要想用足百度的这项权益保障计划,至少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点击百度推广链接前已登录百度账户,二是在与推广链接网站的实质交易中遭受损失。此外,百度还规范了用户索赔依据,投诉时除了个人资料及身份证明之外,还需提交“被投诉的推广网站网址(URL)、该推广链接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截图和当时网站截图”,以及“被诈骗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基本证据(如发票、收据、合同)”等。
数据多、骗术杂、取证难
昨天,“网民权益保障计划”一经推出,即赢得不少叫好声。中消协秘书长姜天波认为,随着中国消费者行为向互联网延伸,保护消费者权益也需互联网平台和传统行业携手,打通线上线下资源。
不过,由于新计划才刚刚推出,尚未发生可供观察的赔付实例。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指出,搜索引擎面临海量数据处理、资质审核等难题,保障网民权益的难度较大。实际上,“网民权益保障”要切实落地,还需迈过“三道坎”:
■ “海量坎” 百度每天要接受数十亿次搜索请求,届时一旦维权投诉赔付放量,将极大考验搜索引擎的技术及人工审核的实力。
■ “判断坎” 因为搜索引擎并非问题源头,在中国商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的现状下,不法分子针对搜索引擎花招频出,像套用正规资质骗过机器识别、利用作弊手段发布问题网页等等,都会让搜索引擎防不胜防。
■ “取证坎” 要保障网民权益,离不开用户取证和举证,包括提供推广链接地址、截图、凭证等。但搜索引擎不同于电商平台,并无交易记录,网民在搜索后是否发生实际交易、交易后实际产生多少损失,仅凭搜索平台上的轨迹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闭环,电话、线下等交易过程更难监控,这些都为搜索引擎维权增加了难度。
对此,百度配合推出了企业“身份证”查询服务,以便网民取证。经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授权,以前只对政府和行业开放的企业“身份证”,如今普通网民也能查,网购机票真不真、搬家公司行不行、家电维修有没有厂家授权……一查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