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她悄悄地从国外回到阔别多年的上海,祭扫了父母的墓地后又默默地离去。
她匆匆走了,没来找我,只是寄来了一封信。信笺上短短几行字,留下了大片的空白。
我凝视着那片空白,似乎看懂了她那隐然无迹的心语。
她是我中学的同学,身上有着四分之一的俄罗斯血统,人长得很漂亮:栗色的头发、高高的鼻梁、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犹如两泓澄澈的碧水。虽然我当时还是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孩,但见了这样美丽的女生也时时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触电感。她出身在富裕的家庭,优越的家境和教养使她一直很高傲,除了对我的学习成绩有所肯定外,其他方面则完全漠视我的存在。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却使我们意外地走到了一起。
在一次学校红卫兵组织的批斗数学老师何老师的大会上,有同学揭发我和她是何老师精心培养的两个“白专尖子”,而且还心怀叵测地特意点明我是“反动学术权威的狗崽子”,她是“资产阶级的娇小姐”,于是我和她在顷刻间被打入另册,成了人见人避的“黑帮子女”。
没有了学习机会,失去了参加红卫兵闹革命的资格,共同的境遇并没有使我们消沉,反而渐渐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感。我俩都酷爱文学,这时正好有空利用各种渠道秘密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她特别钟情俄罗斯文学,对普希金、托尔斯泰推崇备至,甚至对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也有独特的见解,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保尔和冬妮娅初恋时的那段纯真爱情。她的大胆见解在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从此,我俩的感情与日俱增,终于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我在心中悄悄地把她比作那个可爱的冬妮娅,憧憬着自己将来能成为幸运的保尔。
但是,命运是残酷的,我们最后竟然也像保尔和冬妮娅那样地黯然分手。改革开放后,我和她都获得了新生。就在灿烂的前程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我珍惜当下的大好时机,下决心努力干一番事业。而她对“文革”依然心有余悸,执意要去国外发展。两人的分歧实在难以弥合,我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她孤身离开祖国,去了外婆的故乡。不久,发生了苏联解体事件,她也开始了长期不稳定的生活。我虽然多次写信呼唤她回来却一直得不到回音。据说有一次她曾想回国,但听说我已娶妻生子的消息后就打消了念头。多年来,她在彼邦过得并不快乐,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膝下无子,晚景颇为凄凉……
长期以来,我对她的遭际和命运一直难以释怀。冬妮娅,我的初恋,我的挚友!尽管我们已经不能破镜重圆,但我还是真诚地企盼着你早日归来。在祭祖思亲的时节,更要对你深情地呼唤:叶落归根,莫当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