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析张敏捷的影像作品展《短语为生》
~~~——析张敏捷的影像作品展《短语为生》
~~~——析张敏捷的影像作品展《短语为生》
~~~——析张敏捷的影像作品展《短语为生》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基层的切片
——析张敏捷的影像作品展《短语为生》
马琳
■ 张敏捷作品(局部)图TP
  ◆ 马琳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社会生活群体,他们或是靠街边卖报为生的报贩,或是靠为长途客运拉客为生的女子,或是靠站在酒店门口迎宾为生的男子,或是靠卖水果为生的小摊贩,他们的职业虽各不相同,但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话语:“你好”,“谢谢”,“欢迎光临”,“北京”等等,这些短语他们每天都要重复几百遍,因为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这就是张敏捷在其影像作品《短语为生》中为我们呈现的社会基层人群的真实生活状态。他的个展“短语为生”最近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举办。

  张敏捷是个80后的艺术家,.张敏捷在2006年就开始了《短语为生》的创作.。他说:“我拍的都是小人物,他们的脸上印刻着底层生活赋予他们的痕迹,早早爬到脸上的皱纹和时间赋予的沧桑,眼睛里流露出的无奈和茫然,还有生活压力给他们带来的焦虑。这些人处处可见,很平常,正因为太过于平常所以往往被人们忽略和视而不见,而我却让我的镜头对准了他们——那些最普通平凡的劳动者。”整个影像作品非常朴素,没有炫耀的技巧,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任何修饰,只有重复一遍遍的“短语”,和人们在说“短语”时的或沉重或平淡或微笑的面部表情。但是看后内心却很震撼。王南溟认为张敏捷的这件作品“2000年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走到了新的领域,即如何介入到中国现实问题中去讨论社会问题,这种思想已经从理论建构、现场批评、艺术创作和机构展览四个层面上得以展开,张敏捷的作品也是在这样的判断系统中被专业界所讨论。”

  2013年,张敏捷应德国凯宾斯基青年艺术家项目的资助,在德国以德国的人群结构为素材,完成了德国的《短语为生》。他将同样的视角对准了两个拍摄对象,一个是在法兰克福凯宾斯基酒店工作的女话务员,一个是叫卖水果的小摊贩.。这说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都有靠“短语”为生的这样一种人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大火为何烧出了一片质疑?
照相写实主义还能持续多久?
美术评论何必一味堆砌大词
社会基层的切片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社会基层的切片 2013-08-03 2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