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常熟行
     
本版列表新闻
~~~——生态修复后尚湖印象
~~~——生态修复后尚湖印象
~~~——生态修复后尚湖印象
~~~——生态修复后尚湖印象
     
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前水清树翠
耳畔鸟唱虫鸣
——生态修复后尚湖印象
王文佳 梅璎迪
■ 尚湖畔绿意盎然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微风送来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花草散发出的芬芳。眼前水天一色,绿意盎然,耳边古琴悠悠,虫鸟争鸣。这里就是常熟尚湖。

  相传三千年前,姜太公为避商纣暴政,曾到这里垂钓,太公名尚字子牙,尚湖由此得名。之后,许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吟诗泛舟,好不快活。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美丽的尚湖被抽干,改造成一片低洼稻田。世代打鱼为生的尚湖渔业大队的700余位渔民被迫改行种地。曾任渔业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吴翠妧今年已81岁,她说:“填湖后数年间,因土地缺乏养料,粮食收成很不理想。”围湖造田后还引发一系列生态恶果:尚湖边素有“十里青山”之誉的虞山,树林成片枯死,气候变得干燥闷热。

  转折出现在1985年。那年7月23日,常熟引长江水入湖,干涸了18年的尚湖重现千顷碧波,尚湖的生态建设也由此起步。湖中的荷香洲、钓鱼渚等岛和环湖地带大规模植树造林。

  如今,以池杉为主体的湿地林,已经扩至10万平方米,不仅成了独特的水上森林景观,还是鸟类主要的栖息地。湖畔香樟、垂柳、玉兰等173个科目的30万株树木,勾勒出一个浓荫蔽日的水边天堂,绿地部分的绿化覆盖率达92%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不仅植树,沿湖所有工厂被全部搬迁,从源头上阻断污染。至今,尚湖保持着国家二级水质,成为常熟饮用水备用水源,被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称为“太湖流域水质保护的典范”。

  2008年,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建成,尚湖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升级。度假区管委会斥资4亿元,把之前尚湖周边村庄抵押出去的多宗土地全部回购,并对废窑坑、旧鱼塘深浅不一的地貌统一平整修复。近年来,管委会又启动了东扩西扩两大疏浚工程,使尚湖水面从1.2万亩增加到了1.5万亩,还建成了水域中心及周围5000亩的生态景观陆地。

  为保护这颗水上明珠,常熟市终止在尚湖发展渔业。尚湖大多数渔民如今二度上岸。可是这一次,政府不仅为他们安排了工作,每位渔民每月还有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年至少能拿到两三万元。

  鸟类资源近年来也丰富了起来。常熟理工学院的老师卢祥云20多年坚持观鸟,他在尚湖观测到的鸟类达89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更有意思的是,白鹭、灰鹭等一些候鸟,来到这里变成了留鸟,一年四季都驻守在尚湖。

  夏日的风送来阵阵荷香,太公岛上的姜太公像垂竿端坐,以智者的姿态守护着一汪碧水,一方福地。 

  本报记者 王文佳 梅璎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常熟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聊一辽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6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专版
眼前水清树翠 耳畔鸟唱虫鸣
用绿色生态换百姓心态
刘义祥的跑船人生
生态修复正当其时
新民晚报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常熟行A11眼前水清树翠
耳畔鸟唱虫鸣
2013-09-02 2 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