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官场正流行一个词汇——生态修复。在常熟采访2天,与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卫星、常熟市委宣传部长潘志嘉、沙家浜镇党委书记张建强长久交谈,生态修复这个词汇高频率地从这几位主要官员嘴里蹦出来,让我听着亲切,听得入神。
生态修复,这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后产生的新词,意义重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在生态环境上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环境污染严重,很多原来山清水秀的村庄,河水发黑发臭,工业污水乱排,垃圾遍地。
生态修复,正当其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地方政府已积累起一定财力,有能力对遭破坏的生态环境投入资金予以修复。而环境虽有相当程度破坏,但未到不可逆转的程度,持久地予以修复,就能进入良性循环,日积月累,定能量变到质变,重新变回山清水秀的模样。届时,生活富裕,山川秀美就成为现实,这才是最高品质的生活。常熟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