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年度表彰与总结,2013年度人物的评选汇集了创意领域的佼佼者,竞争格外激烈。
继续体现主办方对于“设计”概念的深刻认识,本次对于年度人物的评选同样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师”,而是扩大到创意全产业领域,以在各个行业激励创新、引导发展。
设计时常不为人所知,因为设计总是存在于“无形之中”。继续体现主办方对于“设计”概念的深刻认识,本次对于年度人物的评选同样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师”,而是扩大到创意全产业领域,以在各个行业激励创新、引导发展。
2013年度人物最终入围决选的候选人包括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总监、总工程师葛清,参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航天八院805所副所长陈宝东,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创意管理者张涛,青蛙设计上海工作室布兰登·爱德华,建筑设计师及设计教育家索达曼等。
获2013上海设计之都年度人物奖项的周佚, 1997年创立了上海第一家本土第三方工业设计机构——指南设计。16年来他以丰富的中国经验和国际的设计能力,帮助西门子这样的国际客户实现本土化成功,收获了众多国际设计大奖,他创造性地将工业设计与重大装备制造业有机融合,通过为三一重工机械设备工业设计改造,让后者作为民营企业跻身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50强,世界500强企业。
周佚在设计实践过程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设计发展道路,为本土企业找到核心竞争力和潜在市场机会;实践用市场调研寻找产品的“利基”空间,通过设计与制造相结合完成了设计产业链的缔造。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副秘书长何炯指出,这一实践将成为未来工业设计机构转向为“全平台”设计企业。
同样获得年度奖项的葛清则是一位站在背后的设计者,上海中心并非他所设计,但没有他,上海中心难以屹立在那里。图永远好画,三维建模也相对容易,但仅仅要让一幢有着13000块不规则弧面玻璃的建筑毫无差池地组装于一体,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要将一幢600余米建筑中所需要方方面面的细节与设计落于实处。葛清将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相结合,借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了这样一幢举世瞩目的高楼的建立,在何炯和她的团队心目中,葛清的实践有力展现了今天上海的设计力量是一个“整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助设计将各种与设计相关的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的能力。
CUMULUS 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 (CUMULU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des of Art Design and Media)创始人和前主席、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校长索达曼教授因其在跨国合作中的杰出贡献同样获得了年度殊荣。为了促进学术和产业之间的交流,他创办了首个“设计工厂”,并将这个概念带到了中国,成立了同济大学中芬中心……谈到心目中的导师,2012世界设计之都-赫尔辛基/上海芬兰革新设计周创意总监潘剑锋将索达曼定义为“穿越时空的设计先驱”。为了设计活动周的视觉形象,潘剑锋与教授有了第一次合作。特别令潘记忆深刻的是:索达曼永远是第一个回复邮件的人,每次开会,他总是问“What’s your idea?”(你的想法是什么?)而且亲自记录会议的每个细节,在会后的第一时间发给每一个人。
世博会后,为了继续中芬设计的合作,“芬兰革新设计周”的主策划人索达曼在短短十天内为中国设计师带来了近四十多场精彩的设计论坛和展览。
有一段视频让潘剑锋至今记忆犹新,索达曼坐在家里,平静地回顾半个世纪前他与十来个现在都享誉世界的芬兰设计师在郊外的草地上席地而坐,畅谈设计跨界合作的景象……
每一届,年度人物的评选都在寻找着上海设计的践行英雄,无论他们成功与失败,他们的实践案例为后来者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这或许就是年度人物奖项评选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