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如何看待“都不满意”?
纪玉
  纪玉

  全国假日办公布明年放假安排三套方案,你选哪个?有人回答,我选第四个。 

  这样的调侃,显然是基于对供选方案的不满。网上投票踊跃,但有些反馈无法体现在调查问卷的选项之中。那就是,对于三套方案,很多人认为“都不合理”,所以“都不满意”。

  放假安排有些像春节联欢晚会,试图用统一的方案满足多样的需求,众口难调,却不能不调。但春晚不是必需品,觉得不好看,大可以不看,除夕夜的选择越来越多,不必非守着一台节目。放假安排则关乎公众的休假权利、关乎国民经济、关乎社会管理,关乎火车票买不买得到、机票价格打不打折、高速公路堵不堵、景区挤不挤……一个日期的调整,会牵涉方方面面,必须谨慎决策。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行业的需求又各有不同,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并不现实。比如,此次有方案提出元旦、清明等逢周三不再拼凑“小长假”,有人认为合理,有人则认为是倒退。法定节假日的刚性规定和公众休假的弹性需求,不可避免地会有落差。如何兼容、协调,既需要理性地考量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需要人性化地关照公众对休息旅游、家人团聚的民生期盼。 

  然而,尽管“都满意”相当困难,但放假安排等公共决策的目的,总归是要让更多人满意。为改善公众的休假体验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确定如何放假,是第一步。1999年起实行“黄金周”,2008年起取消五一长假、实行传统节日放假,每年放几天假、怎么放假,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开征求意见,就是为了了解民意,而了解民意是让公众满意的基础。所以,不能只看表面的调查结果,更要突破调查问卷的局限看到问题,完善调查方式。在三套方案之外,不少人提出自己的“第四个”方案,比如增加休假总量、延长春节假期、区域性轮流休假……这些想法,即使现阶段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也不能因此就置之不理,同样要提供表达的渠道并加以收集。这不是说必须采纳某种具体的意见,而是要对民意有全面的了解,并对公众的期待有所回应。对合理的建议,能够做到的,及时调整,目前做不到的,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再者,除了网上调查之外,线下的意见有没有收集的必要呢? 

  放假安排难获“满意”,也反映出公众的纠结。一方面希望放假安排更有自主性,以提升休假质量,另一方面又希望国家硬性规定如何放假,以保障休假权利,因为在带薪休假基本落实之前,大多数人只能寄希望于法定节假日的刚性安排。其实,刚性安排并不会排斥弹性,更不会拒绝人性化。既然打开门来征求意见,就不妨把门开得更大一些。对于“第四个”方案,不要急于说“都不可能”。(相关报道见A10·中国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嫦娥三号探月特别报道
   第A03版:嫦娥三号探月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8版:心理·情感/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一线调查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如何看待“都不满意”?
最好吃的
炒冷饭
上海马拉松赛不妨再扩容
私人的士
对腐败“零容忍”需制度支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如何看待“都不满意”? 2013-12-02 2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