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对腐败“零容忍”需制度支撑
周锦尉
  周锦尉

  在反腐败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我们对腐败行为要‘零容忍’”,方能引来干净的社会。笔者也同意此见解,须有制度建设来支撑。

  读一篇报道,说到会议礼品背后的腐败问题,很有同感。报道说,“临近年底,各种会议增多,开会发礼品似乎成为惯例。主办方积极购买,热情相送;与会者欣然接受,内心窃喜。小会送小礼品,例如茶杯、文具、特产;大会送大礼,如名牌服装、名酒名烟、电子产品。会议礼品越来越普遍,礼品规格越来越高”。一案例:“南方某省人大常委会,为每位常委会委员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取代纸质会议材料。这一自称节约环保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质疑,被指为‘隐性福利’”。另一案例:“在去年中部某省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上,参加会议的都是各县县委书记和县长。三天的会议后,每人房间都放有一件某知名品牌衬衣和一条西裤。该品牌专卖店就设在宾馆一楼大厅,与会者可以更换尺码”。

  对会议这种做法,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引得“礼品店生意也火了”。开个会,送个包、拿点土特产之类的物品,也不能简单地扣个“腐败”的帽子,但成了社会常态,就值得重视了。一名当官员的朋友曾笑着对我说,到一定级别的官员,用的烟酒肯定自己不要买,甚至不少服装也是送的。“我搬家时,那些礼品弃之可惜、留着无用,扔掉一大摞啊”。

  据说,会议礼品也呈“官本位”,分“三六九等”,有些会务安排:级别越高,礼品越贵重。至于有些与投资项目有关联的订货会,礼品就更“有分量”了,说难听点,礼品成了“钓鱼的诱饵”。看来,会议礼品背后隐藏着腐败。

  对会议礼品也拒收?那,也难,偶尔参加个会,就拿吧。不拿有点“另类”,“太一本正经了吧”?可是,这种会议礼品风,是奢靡之风的一种表现。

  现在,我们有了转机。从八项规定,领导出行不封路、不扰民等,一直到不能用公款印制、赠送新年贺卡和花卉等。今年9月,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针对会议费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预算审批、报销审核、公示报告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还有11项禁令,旨在狠刹奢侈办会风,遏止会议礼品等违规行为。

  反腐败,需要全社会对腐败行为“零容忍”,这个“零容忍”有执法成本,但我想,反腐败有四个环节,预防、权力的约束、第三方的监督和造成腐败后果的惩处。重要的是惩防“两头”,预防,有教育和社会成员的自警自律,而惩与防都有制度的健全。中央和中纪委及有关部门盯住了各种社会行为的“细处”,就是防的功能。我们预期:倘若上下努力,反腐倡廉定会扎实推进,取得让老百姓满意的效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嫦娥三号探月特别报道
   第A03版:嫦娥三号探月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8版:心理·情感/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一线调查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如何看待“都不满意”?
最好吃的
炒冷饭
上海马拉松赛不妨再扩容
私人的士
对腐败“零容忍”需制度支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对腐败“零容忍”需制度支撑 2013-12-02 2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