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最好吃的
晏秋秋
  晏秋秋

  玩耍文字的人,多半绕不开美食。要写美食文字,总离不了“最好吃的”这一话题。大概,这个话题里蕴藏了太多的意味,笔端逃不开。

  所以,李一氓笔下的长征、张中行忆中的沙滩、汪曾祺梦里的西南联大,都寄托了这种难以言说的情结。我常常想,是那个年代物质的匮乏,导致精神的发达吗?中国文人历来有“思乡”的悲苦文脉,路途的远达常常导致肠胃的混搭,由此出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千里莼羹”。

  所谓“思乡”,一半是因为肠胃不适。自然之自然,正常之正常。

  所以,你可以寻找这样的“美食旅途”,但你绝对无法复制阅历和体验。陆文夫写《美食家》,就有人去吃“头汤面”;梁实秋见过“大葱当餐后水果”,有人去模仿;林清玄笔下“先喝蜜茶、再喝苦茶”,也有人去寻觅尝试。但我知道,绝大多数的感受,不会那么“惊艳”,毕竟,“最好吃的”是一种综合体验。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些大学生,要重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旅是旅了,苦得出吗? 

  “什么是最好吃的?”这个问题要是问我,至少有两个答案。

  第一,没吃过的,才是“最好吃的”。天性好奇,总爱尝试。朋友说,人间走一遭,常常要尝尝。吃过宽如拇指的面条,吃过奇酸无比的酸饭,吃过涮涮就辣的辣椒,吃过只泡热水的生米……也要感谢单位,让我东奔西顾,走南闯北,每到一地,如得闲,必吃吃街边摊,专挑“没吃过的”下筷,风味无双。

  第二,能吃的,才是“最好吃的”。这两天,肠胃发炎,发烧卧床,只能不吃。因为不吃,所以更想吃,更要琢磨“什么是最好吃的”。他人能吃,而我不能吃,则平凡食物,皆成“最好吃的”。病中糊涂,拉杂感悟——吃得健康,健康地吃,必然是最好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嫦娥三号探月特别报道
   第A03版:嫦娥三号探月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专版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养生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8版:心理·情感/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一线调查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如何看待“都不满意”?
最好吃的
炒冷饭
上海马拉松赛不妨再扩容
私人的士
对腐败“零容忍”需制度支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最好吃的 2013-12-02 2 2013年1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