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这一大众口语传播形式,在当代都市文化生活中日渐活跃,并充分发挥着主旨宣传、思想交流、人际沟通的社会功能。笔者有幸经常忝为演讲评委,每每为声情并茂的肺腑之言而心动不已。最近全程参与上海市科协举办的一场演讲活动,感受尤其深刻。
我以为,好的演讲必有三“真”:真知灼见、真材实料、真情实感。市科协的这场题为“2013上海市讲理想、比贡献,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演讲活动,活动的主旨很鲜明:“放飞理想,创造辉煌”,来自不同科技领域的选手们演绎着共同的心声。十多年前只身从江苏小县城来上海创业,现为一家数字出版企业董事长的选手说:“创业者是一个黑暗中的舞者,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有聚光灯的舞台上,一定会留下他动人的舞姿。”来自航天研究所的一位年轻的副主任设计师,与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屡创奇迹,她豪迈地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因为我们年轻。”而有着抗美援朝光荣经历、现为一家科技公司文化顾问的选手,则为企业中“70后”、“80后”、“90后”在科技救灾、科技援疆中英勇无畏的精神而感到欣慰:“所有梦想的基点,只能来自活生生的现实,而现实已经让我们这代老战士放心,我国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非凡的人生和事业历程中升华出如此充满启迪性和感召力的“真知灼见”,这是演讲之魂。而铸造这一演讲之“魂”,对于科技战线来说是不乏“真材实料”的,请看:上海科技馆的科学影视中心为拍摄娃娃鱼产卵和高原岩羊踪迹,历尽艰难困苦,填补国际科普影视作品空白,向世界证明:“梦的天地有多大,我们的舞台就有多大”。来自宝钢的年轻女工程师,主动承担煤渣处理、变废为宝的科研攻关项目,整整两年,经历数千次的实验和几度因超负荷工作而生命垂危的考验,终于带着成果,在纽伦堡的国际领奖台上摘得了桂冠。当然,听者的这番震撼和鼓舞,离不开演讲表达的“真情实感”,六位选手代表,或娓娓道来、和风细雨,或神采飞扬、活力四射,或慷慨陈词、铿锵澎湃……一字一句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听得人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其实,演讲的这三个“真”,放大了看,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科技事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成功的“基因”呢?
由此联想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口语表达上做出的表率。无论是施政演讲还是与民交谈,他们一扫官腔套话的陈腐之气,说的是百姓大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着的真心话、家常语,平易近人,质朴无华,一如他们的举止笑容,饱含家人本色,充满人格魅力。有声语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和品格修养的直接反映,也直接反映社会和谐文明的程度。正如古人所说“语必关风始动人”,这里的“关风”通俗地解释就是“接地气”。
真心祈盼,在社会生活中,这样“动人”的话语也能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