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牌上看到一个甜点,叫甜胚子,问服务员那是什么,回说是甜的小麦。不管是什么要了一碗。端来的时候给了我一个惊喜,原来是燕麦做的酒糟。燕麦在我印象中有一层麦色外壳紧裹着白色颗粒,属粗纤维,如今它粒粒裂开口,一半麦色一半米色,完整却柔软得接近糯米,酒味浓郁,软滑浓甜。5元一小碗,吃完意犹未尽,还想续一碗。
西北的燕麦酒糟,做法与南方的糯米酒糟大同小异。它比糯米硬,浸泡及蒸的时间都会更长一点。
酒糟是女人的恩物。我记得小时候广州家家户户的妈妈都会做酒糟:糯米浸泡一夜,第二天控干水分,放锅上隔水蒸到七八成熟,放置摊凉。等到微温时,先把一只状如肉丸子的酒曲辗碎成粉,再把糯米置入一只瓦煲里,放一层糯米撒一层酒曲粉,放完撒完了,用筷子在糯米中央拨开一个洞,透到煲底,预留一个出酒的洞孔,再盖上煲盖,用棉被覆上,盖得密密实实,任由它在里面发酵。两天之后,打开煲盖,看到中央洞孔里面有汪汪的酒汁,酒糟便酿成了。也有人叫这个为酒酿。
这时候,可把酒从煲里倒出来装瓶,装瓶后要放冰箱里存放,不经再次加工的糯米甜酒容易变质。煲里剩下的糯米糟渣,就是酒糟,直接煮热了就可以吃。在餐厅里,酒糟更多时候是兑上水,做成酒糟汤圆,这个浓稠度处于汤与粥之间的甜品最受女人欢迎。
家里吃的酒糟完全不兑水,舀出来直接加热,往里面卧上一只鸡蛋,不用打散蛋黄,让酒糟把它窝熟,浓醇的米酒把蛋都熏香了。这样的酒糟不用放一粒糖,却甜得在喉咙里转不下去。有的人不知不觉当糖水一样大口地吃,吃完就醉倒了。产妇坐月子、中老年人、身体虚寒者最宜吃这个,它是补气养血的佳品,吃了能促进血液循环,令人精神健旺,脸色红润。
餐厅里的酒糟汤圆是兑水煮成的。上海菜馆有,上海早餐店也有,现在连湘菜馆都有了。汤圆是手指头大小的糯米粉粒粒,做得精致的店家甚至会在粒粒汤圆里填入麻蓉馅儿。快煮好时,打入鸡蛋,蛋浆倒入去要不断搅拌,让酒汤里飘满棉絮状的蛋花。这样的酒汤,酒的比例少了,不过仍有温热暖胃的功效,冬天最适宜,一大碗趁热吃下去,浑身暖融融的,喝多少也不会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