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同事们都欢愉地相互拜年。虽然在短信、QQ、微信上都拜过一次了,见面再亲口拜的感觉却更亲切亲热。
人群中,却看到芸锦有些打蔫,说了几句话就一个人坐回到格子间,再也不吭声了。这可不像平时爱说爱笑爱闹“小燕子”一样的她。
中午吃饭时,我便刻意和芸锦坐到一起,随口问她:“大过年的,你怎么闷闷不乐呢?”芸锦叹一口气说:“唉,母亲病了呢!”
我说:“那一定是累病的。”
芸锦却说“我知道母亲累的是身体,病的是心。每年都是这样,她高高兴兴地盼我和弟弟两家人回去,等我们一走,守着那个空巢的她,总要病一场……”
芸锦这样的话,我是感同身受。每年从腊月里,母亲的电话就围绕着过年要准备的吃的、喝的,和我们一家三口多久回家的话题说个没完。话语里全是兴奋和期盼,这边的我也受到感染,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回到她老人家身边好好过年。
可我是个上班族,回家也就那几天假期,得仔细规划好时间,分成好些份儿。要去去舅舅、姨姨等亲戚家串串门拜个年,还要和家乡的发小、同学们弄几个小聚会。跟母亲呆在一起的那份时间,真是少之又少。
转眼假期就过去了,母亲知道留不住我,只好把准备好的一包包东西,一趟趟屋里屋外地给我打点好。她只能把对女儿深深的关爱寄情在这些物品上了。
这样的年节,对于老人来说,就像一场盛大的烟花,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华丽丽地照亮整个天空,过后便是长久的暗淡。这份失落,对那些空巢的老人,也是一个心理上的打击。
其实我知道,每次我走后,从舅舅和姨姨的电话中得知,母亲都要难受好些天。只是在同我的电话中,母亲总会装作没事人一样,强做高兴让我安心罢了。
节后的父亲母亲们,守着一个热闹了又冷寂下来的空巢,难免会有许多不适,诸如心情低落、无精打采、失眠等。专家谓之为“节后空巢症”。
因此,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还是要特别关注一下空巢老人的心理。离家后,多打打电话或者上网陪老人视频聊聊天,逗他们开心一下。
若说重要又长远之计,可以是不断鼓励老人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参加老年合唱团、学习书法画画,走出去跳跳健身操等。当他们的身心有个寄托,就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尽快走出“空巢”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