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Jr.FLL大赛始于2004年,已吸引全球3100支队伍参赛,今年是首度来到中国,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乐高教育主办,旨在鼓励儿童用科学、工程、语言等综合知识和形式,产生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比赛现场,评委和专家直言,不少老师亟待补上一节“想象力”课程。
想象力可以“教”
根据大赛规则,孩子们四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向评委介绍自己的构思。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主管潘维介绍,从去年9月大赛启动报名后,面向幼儿园教师的主题培训也开始了。起初,有老师和家长觉得,搭积木似乎每个孩子都会,还需要教?但很快,不少老师就发现,主题式的创作对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表达能力,都是考验。
同样的考验也摆在老师面前。“让孩子天马行空地想象,老师首先自己知识面要宽。”潘维说,很多老师说起自然灾害,也就仅仅知道地震、海啸、洪水等几种常见灾害,查阅资料后才感叹,原来自然灾害也有这么多分类!
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男教师张嵬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教师培训。在培训中,他发现,一些老师对于建构比赛的理解就是,自己先搭出一个“完美”的模型,再让孩子熟练掌握,到现场比赛谁搭得最精致。一个孩子拿错了某个积木块的颜色,场外的带队老师急得大喊大叫指挥,比赛现场,这样的场景时有发生。而在张嵬看来,老师要做的应该是帮助孩子了解所给材料的特点、各种结构的基本原理,至于想表现怎样的故事,搭成什么样,用什么颜色,这些都是孩子的选择权。
老师要“退一步”
“泥石流来了,小朋友逃到房子里。马上又有小朋友说,泥石流连房子都会‘吃’掉,不如把房子装在汽车上,泥石流一来,就开车逃走……”闵行区华漕中心幼儿园带队老师朱艳群觉得,孩子们的每一个思维火花,都值得老师珍惜。
“冰山融化了,洪水暴发,我们要搭一个会升降的房子。”6岁男孩王思阳和伙伴们从朱家角归来,开始担心万一水面升高,上海会遭遇危险,因此决定在本次大赛中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张嵬老师欣慰的是,海报上歪歪扭扭的示意图、不那么规整的剪贴,绝大部分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的。“孩子会习惯性问老师这个怎么办,那个怎么办,老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先让他讲讲自己的想法,学会思考。”张嵬说。在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结构游戏成为该园一门特色课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设计。“孩子需要的是以自主探索型学习为主,辅以模仿学习。”上海市特级园长洪晓琴强调,培养出一个创意十足的孩子,一定要做到“孩子在前,老师退后”。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