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两岁多了,大名叫韩欣妤。
她出生后,我们就想给她起一个既叫得响又好听的小名。奶奶出了个主意,就顺着她的大名叫她“小妤儿”吧。“小妤儿”的谐音是“小鱼儿”,像一条融入河、海快乐游耍的小鱼,也可叫她“小雨儿”,还寄托着这样的希望:让她长大后像一滴“小雨”滋润大地。
可是,给她起的这个小名,无论怎么叫都不管用,她在一岁多的时候,为自己起了个小名:“呆呆”。
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这个自创的小名,取得怪怪的,我们都不想这么叫她,平时一直想用“小妤儿”来替代它,可是孩子却分外天真、执着,她义无反顾地坚称自己为“呆呆”:“外婆带‘呆呆’吃饭饭”,“阿娘(奶奶)抱抱‘呆呆’”……
今年秋,孙女进托儿所,填入托表格时,在“小名”一栏内,我写了“小妤儿”三个字。谁知,当老师问她:“宝宝,你叫什么名字?”时,她仰起头,脱口而出:“呆呆。”我们听了都呆住了。如今,在托儿所,她已是一个人见人爱地被老师和小朋友们称作为“呆呆”的女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