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多伦多,白雪皑皑,除了滑雪,难以尽情出游撒欢。一天,女儿女婿告诉我们,星期六早上去淘宝!淘宝?去哪里?淘什么宝?他们神秘兮兮地笑而不答。
一大早,女儿女婿宁可放弃难得的懒觉时刻,冒着飞雪出门,驱车直奔“淘宝”之处。说实话,要不是自己看到,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买卖”。那是被国人称作“别墅”,本地人叫做House的民宅,此时大门洞开,任何人只要有兴趣,都可以随意进门,在满屋子的家什中寻寻觅觅、挑挑拣拣。每一件物品上都标有价格,若中意便将标签取下,在门口埋单,携物走人。大到衣柜大橱、沙发餐桌、睡床屏风,小至衣服鞋帽、锅碗瓢盆、水壶酒杯;贵到珠宝首饰、古董字画,廉至毛巾枕头、灯具衣架,凡是居家过日子、住宅软装饰的一切物件,几乎无所不包。房屋的主人当然不会在场,而是由专业的销售公司在这里管理、收款,间或还与客人讨价还价。
先后跟着女儿女婿踏入民宅“淘宝”十余次,晓得了其正式名称为Content sales。在加拿大,这竟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堪称专业化规模化了。
许是少见多怪吧,我起先对民宅“淘宝”还颇有新鲜感,“名正言顺”地得以进入真正的外国人家里瞧瞧“西洋镜”,机会难得啊。但很快就郁郁寡欢起来。每次踏进那些陌生人的住宅,无论家境如何迥异,此刻一家一当全部裸露在陌生人面前,地毯任人践踏,衣物任人摆弄,橱柜任人打开,抽屉任人翻拣,挂满服装的衣帽间一览无余,家庭的隐私可谓荡然无存,屋檐下居住的一代人、几代人一辈子的贴身用品、心爱之物,倏忽间呈一盘散沙、烟飞灰灭状,情何以堪啊!所以总会禁不住地猜度,这些人家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为什么会以如此形式“坍塌”“瓦解”?是老人辞世,儿女无暇也无兴趣打理他们的遗物?是孤老留下遗嘱,执行人在依法处理遗产?是一家人顷刻间遭遇不幸罹难,抑或主人身患绝症撒手人寰而无后人传承?……我一次次在现场发愣。几分伤感,些许郁闷,竟发起思“故”之幽情,企图探究那些故人、故居、故事、故物……其实这一切都跟我毫无关联,可能也没有“淘宝”客会像我这样多愁善感,庸人自扰。然而这着实触动了我对“生前”与“身后”的感悟。尤其是每每见到有些人家曾经精心珍藏的纪念品、尚未拆封的商品盒、簇新华丽的服饰,眼下统统成了自家的“弃物”、人家的“猎物”,心头更是涌动着莫名的悲哀。
日本女作家曾野绫子在耄耋之年撰写了一本《晚年的美学》,书中写道:“我们死亡以后,带不走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能在死亡前,将自己人生旅途所搜集到的喜爱的东西,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整理一番的话,是件多么洒脱的事”;“让任何物品都消失无踪,是往生者对世间所表现的最高敬意,子孙们只需怀念亡者即可。”台湾也出版过一本《零杂物:让生活轻盈,让心更自由》的书,倡导妥善打理杂物,学会舍弃。不记得在哪里读到过的文章里说,人死后最好只留下爱与现金。不能在生活里积累太多的物品与收藏,因为它们随时可能成为给家人、配偶添麻烦的遗物,而这些遗物在他人眼中,不过是多了情感羁绊的杂物。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离世,才是对后人最深沉的爱。
是呀,与其让自己敝帚自珍的物品在身后被小辈当作累赘,不如早日自行了断。这听起来好像不那么吉利,可不正是一种参透人生的大彻大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