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暴力之源
周炳揆
  周炳揆

  爱尔兰有一位研究发展心理学的教授认为:刚开始学步的儿童的抓、踢、推、击、咬等举动,和一个18岁的成年人做同样的行为,其区别仅仅在于学步儿童的放肆,是他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一种条件反射,而后者的同样行为则可能被认定为暴力犯罪,两种行为的根源是一样的。换言之,这位教授认为:罪犯并不是学会暴力,而是生来就会,只不过是暴力行为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被摒弃罢了。

  观点的提出引发了争议。有报道说,对因暴力罪入狱的罪犯进行悔过自新的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说明一旦长大成人,其暴力倾向就难以纠正。

  1999年的一个实验支持了爱尔兰教授的论点:实验对象是1037名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男孩,他们的生活条件都相对较差。实验跟踪了他们从幼儿园至18岁的行为,大致可分四大类。20%的人在任何年龄段都没有暴力行为;另有两大类人在学前年龄段有中等程度和较高比例的暴力行为。上述三类人的暴力行为从少年到青春期都呈不断下降趋势,到他们20岁时暴力行为几乎是零。第四类人大约有5%,他们学前阶段的暴力倾向极高,之后有所下降,但极为缓慢,进入青春期,暴力倾向变得更为危险,17岁时,他们的暴力行为是“中等程度”一类的4倍。这5%的人可能是暴力犯罪的始作俑者。对于上述5%的一帮人,有没有办法使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步入正轨呢?这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目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广告
凉州
字条集
祭红
暴力之源
寻春曲
蓝为洁的泪与笑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暴力之源 2014-04-03 2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