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丹导演于2012年春节的前二天驾鹤西去了,享年102岁。前不久,蓝为洁女士也离开这个世界。
想起汤导去世后,我坐在他的夫人、87岁的蓝为洁女士面前。
她给我讲汤爷爷生命的最后几年在华东医院的经历,给我讲他走时的情景。
从2011年12月份起,蓝阿姨晚上睡觉就没脱过衣服,生怕医院来电话让她赶过去。1月21日那天晚上9点多,医院打电话告诉她汤爷爷可能不行了,等她到了医院,汤爷爷已经走了。她没有哭,走到他的床头,捧起他的头跟他说话。
“我们结婚66年,你是那么爱这个家,给了我这么多的爱,还有两个和你同样优秀的儿子……”
这时候,汤爷爷的眼角流出了眼泪……他虽然已经走了,可他还是听到了,他舍不得她,他伤心了。
此时此刻,我对面的蓝阿姨两行眼泪潸然而下。我不知用什么话来安慰她,只能报以泪眼婆娑。
客厅的沙发上安放着汤爷爷的骨灰盒。“我把他接回家了。以前他在外面拍电影,长年累月不在家,现在我想让他多在家呆呆。家里来客人了,他可以和我们一起热闹热闹。我还不想把他送到墓地去,那儿风吹雨淋,太冷清。”
“有人问我把汤老的骨灰放在家里,你不害怕呀。我一点都不怕。大不了我们半夜里起来相会,那才叫浪漫呢!”
说到这,蓝阿姨很爽朗地笑出来。
这是典型的蓝为洁,思维敏捷,超脱,与众不同。
她拉着我来到卧室。床对面的书架上放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汤老的单人照,一张是夫妇俩的合影。
“我把他的照片放在这,正对着我。每天他晚上都看着我睡觉;早上一睁眼,我第一个就见到他。”
蓝阿姨像是在告诉我,也像是在喃喃自语,边说边用手轻拂照片上的面孔。相濡以沫近70年的情感,似乎在升华,这高度,常人恐难企及。
“你知道吗?他走得很精彩。就在他走之前1个月,汤爷爷获得了由国家级学术机构颁发的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他在102岁时获得这样一个奖项,太精彩了。”
蓝阿姨给我讲他拍电影的故事,《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难忘的战斗》《南昌起义》《廖仲恺》……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她指着柜子上的2个金鸡奖奖杯,自豪地说:别人家有的东西我们家没有,我们家有的别人家也没有。
“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是1944年。他请我看的第一场电影是《翠堤春晓》,在重庆,我们认识不久。那首歌我唱了一辈子,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蓝阿姨,一个无比坚强又充满浪漫情怀的耄耋女子,在轻轻吟唱着这首歌曲,仿佛和她的爱人一同回到了那场电影。
十日谈
清明的回忆
在艰难而困惑的岁月里相识相知的人,是那般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