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时,家住桂巷新村的徐淑英来到住家附近的小菜场,“今朝茄子便宜,准备买点炒炒。”出门前,徐阿姨特地看了IPTV的曹杨社区频道,里面的“菜价通”显示了今日各个菜场的农产品价格。
进了菜场,徐阿姨直奔蔬菜摊点,挑拣、过秤、结账。结账时,她拿出具有小额支付功能的“曹杨社区市民卡”,在pos机上潇洒一刷,挎上篮子回家了。
这样的场景,快的话,明年年底就将在新中国首个工人新村——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成为现实。作为普陀区首个“智慧社区”试点街镇,“智慧曹杨”已初具雏形。4月中旬,杏梅园、南梅园等首批5个试点小区的4000位居民将拿到经过实名认证的“曹杨社区市民卡”。
便捷!这是所有到过曹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验“智慧社区”项目社区居民共同的感受,所有的服务都围绕“曹杨社区市民卡”这一介质展开。除了“智慧菜场”外,热衷网购的年轻人对“智能快递箱”充满期待,视之为收件“利器”。如果家里没人,快递员会把快件存放在箱子里,快递公司向收件人发送短信通知,到时居民只要插入社区市民卡或输入手机号码,箱子就会“砰”打开了。今年上半年内,智能快递箱就将出现在5个试点小区。有居民在体验时提出,用智能快递箱收件,货物安全如何保证?项目负责人张磊说,一些具体细节还在完善中。
老百姓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事,看到长长的队伍就头疼。今后,凭“曹杨社区市民卡”,通过设置在各小区老年活动室的智慧社区服务终端,居民可预约办理各类政务。以目前已经开通的办理就业失业登记为例,网上预约时可自选办理时段,到时在大堂刷卡验证后,就会被领到专窗直接办理,效率大幅提高。
如果说社区市民卡是一把智慧“钥匙”,那么“智慧社区服务终端”就是智慧生活的百宝箱。通过“曹杨社区市民卡”,居民们不仅可以从“百宝箱”中下载社区商户提供的各种电子优惠券,预约观看“公益电影”也不用担心没位子,还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时间,报名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每参加一次,就能兑换10到15个公益积分,存入市民卡,以后用积分可以兑换礼品,或者其他公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