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之家”惬意吧?清明要到了,要问老人们来到“老年之家”的感觉,就好比:青团一只,甜在嘴上,暖在心里。到底有多惬意呢?且听熊爸爸慢慢道来。
95岁的邬爸爸是“老年之家”最年长的老人,也是象棋高手。高手有多高?“我们跟他下棋,大半他赢!”熊爸爸说,自己年轻时做过车工、铣工、铆工,样样都不差,可是,老年活动室开张10来年,跟“邬大哥”对弈,“那成绩,唉,不说也罢!”
此时邬爸爸正在等候另一位象棋高手,两人约好了要大战三盘。“别看都是老人家了,下棋,也会耍赖,会吵得脸红脖子粗呢。”说话的贾雅萍是街道老年协会的志愿者,也是活动室的负责人,跟老人们打了十来年的交道,摸透了“老小孩”的脾气。 “我们没吵,我们是在争,争完了,就又好了。”熊爸爸赶忙“辩解”。
争也好,吵也罢,在熊爸爸眼里,这里就是老人们“最想来的地方”。熊爸爸从小在淮海街道长大,“老年之家”的不少老伙伴都知根知底,天天看着就觉得亲切。3年前,熊爸爸的老伴去世了,他随女儿住到卢浦大桥的新家,“可我每天都会回来,乘17路公交车。”
来老年活动室,事情可多了,下棋打牌看电视聊天,每月还有志愿者来帮着理发、修伞、磨刀、量血压。“每天下午还有小点心。”
在家的老人呢?“我们是老城厢,老人多,逢年过节,志愿者要上门送节日礼物,清明,就送青团。”贾雅萍说,随礼物一起送上的,还有街道老年协会的慰问信,信上说:送上青团,希望老人家们“甜在嘴上,暖在心上”。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