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摆了两个炉子,两个大锅在冒着热气——一个炖骨头汤,一个下馄饨和面条。老板瘦高个,上海人,喜欢和食客聊天、开玩笑。老板娘在旁边包小馄饨,手脚飞快。桌上一个角落放着月饼包装盒,堆满了五元十元的票子,就餐者自己把钱扔进去,自己找零。
曾见过老板娘包小馄饨之前有个动作,拿过馄饨皮,用擀面杖压一下。原来他家的馄饨皮是将大皮子一切二,再擀薄的。那边,三四个空碗摆在桌上,小工依次放入蛋皮、紫菜、榨菜、葱花,“油条呢,油条!”老板大声叫道。小工再放入油条丁。最关键的还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神秘汤底”,还有一样——只见老板拿起一个盛有雪白凝脂的大碗,用调羹舀了就往馄饨碗里放,是猪油!曾有人让老板娘不要放猪油,老板娘睬也不睬,一勺子猪油甩下去。
不一会儿,小馄饨就来了。华丽丽的一碗!跟我们一般吃面的碗一样大,满满的都是雪白的小馄饨,上面覆盖着嫩黄的蛋皮、深紫的紫菜、翠绿的葱花、焦黄的油条丁,底下还埋藏着榨菜、虾皮,硬生生把小家碧玉变成了一个浓妆艳抹的贵妇。
邵宁 文 张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