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查,此类产品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生产,大多标签标识不规范,或标示虚假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号,有些甚至为“三无”产品,有些宣称疾病治疗功能,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类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误导消费者。记者昨天登录某知名网络购物平台,发现真有不少商家在兜售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东西,比如北京一商户兜售5元钱一瓶的“后悔药”,还说明“饭后半小时,请配合捶胸顿足服用”,产品信息显示为糖果。而另一位商户销售的“后悔药”价格便宜,0.10元一瓶,没有任何产品生产信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责令相关网络平台关闭所有销售此类产品的网店,并要求其严格把关,今后一律禁止销售类似产品。同时,加强网络巡查,发现违法行为一律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此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