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故事横跨七十年。从二战时犹太人避难上海写到美国的“9·11”,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写到北京奥运会之后的2009年;在浩繁复杂的背景下,小说聚焦在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代中国年轻人身上,选取其中典型性的代表,旨在通过对他们父辈以及自我切身经验的忠直描述,深入地探寻在疾速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一代人的精神脉络,探寻他们的焦虑、疑难与出路,以呈现中国最近30年社会重大转型时期里,“一代人的心灵史”。作品获得今年老舍文学奖。徐则臣又以短篇小说获得今年的鲁迅文学奖。评论家陈晓明认为: 徐则臣是70后作家的突出代表,他的小说自由而自然,却能穿过纷扰的现象,敲打生活的要害。有驳杂、饱满又内敛的力道。
《恶的美学历程》(德)彼得-安德雷·阿尔特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本书作者为柏林自由大学现代德国文学教授,在书中,他探究了各种类别的作品,诸如悲剧、侦探故事以及幻想小说、恐怖故事和战争报道等,恶的美学通过放纵、逾越、重复和讽刺改写的结构得出了一个大致轮廓。
《亚当的苹果园》(美)罗伯特·哈斯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亚当的苹果园》是美国著名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的首部简体中文版诗集,他的主题包括艺术、自然世界、欲望、家庭生活,情人之间的生活、暴力的历史、语言的力量及其固有的局限性。他是一个试着像他能够做到的那样充分言说的诗人,在他的时间和空间里一切都是活生生的。他的现代主义的风格,融合日本俳句艺术,便有措辞的亲切、灵敏的智性,他擅用长句,语言拥有生动和轻盈的触觉。其诗歌广受赞誉。
《张伯驹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张伯驹集》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侧重于诗词,收《红毹纪梦诗注》、《续洪宪纪事诗注》、词集(《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词话。下册主要侧重于谈艺,收《素月楼联语》、《春游琐谈》、《丛碧书画录》、《乱弹音韵辑要》等。张伯驹,著名收藏鉴赏家、书画家。历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