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柯桥校区) 高三(4)班
假日里,我看到一些同龄人一拨拨地往家教老师那里赶,似乎没有家教老师,就读不好书了。其实最好的老师恰恰是自己,自我学习,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孔子曾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就启发我们:求诸己。
其实求诸己,是一种大智慧,它的过程是美丽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写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就是求诸己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我以为没有进到洞的险远之境,才成全了临川先生另一条路——思想之路上的美景,没有进入到后洞的深幽之处,窥见到奇伟、瑰怪、非常之景象,才激发了他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思考,使他明白了“尽吾志”的重要。正是这个游山的过程才引发了一个思想者美丽而深邃的思想,这个追求的过程是美丽的。
我是一名理科生,做题目的过程,往往是美丽的,题目做出来了,那种美丽也瞬间即逝,只有过程值得回味。
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悲的,追求绚丽梦想的过程,是美丽的!求诸己的过程也是快乐的。袁隆平反复做着“禾下乘凉梦”,他顶烈日,冒寒风,最终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从此,这颗梦想的种子在国内生根发芽!这些求诸己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快乐,这些求诸己的努力,是幸福、充实的,也是快乐的。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西西弗,每天都在推着同样的“石头”,但西西弗是幸福的,他正是以求诸己的努力,反抗着生活的荒谬。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说:“但是现在绝大多数人做的不是事业,他们只知道赚钱。中国文化对‘事业’的定义很深,《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也。真正的事业,是为‘天下之民’的利益干的,否则都是职业而已。”我们应追求生命更深层次的东西,唯有这种求诸己才更具有幸福感。
求诸己的过程是幸福充实的。那我们怎样才能求诸己?求诸己的关键是做好自己,善于把握自我。要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努力完善自我,这样才不致于迷失红尘之中。
求人者越多,被牵制也越多,生命受束缚。而求人者愈少,自求者越多,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并努力做起来,那么依赖人的地方越少,我们的人生就能获得一种逍遥的境界,在我们心底自然会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绪,“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那是一种悠闲自得,平安宁静的人生境界。
求诸己,就要不断反省自我。在这个“中国梦”的时代,我们在追梦圆梦的路上,总应该在忙忙碌碌之中停一停脚步,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审视自己,警醒他人。我们既然选定了远方,便要有风雨兼程的勇气,也更需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求诸己就需要有一种尽志无悔的气魄,方能成就美丽人生。
冰心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求诸己需要默默无闻的付出。从本质上来看,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体现,求诸己,可以求出一个强大的自我,一个充实的自我,一个自由的自我,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