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音乐会以次女高音伊迪科·康姆罗西的一曲《让我们重归于好》开场。接下来马克西姆·文格洛夫演奏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是为他的好友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而创作的,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而对于文格洛夫来讲,演奏这部作品显然比前一场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要得心应手得多,小提琴的技术和魅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整场音乐会,以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英雄生涯》压台。作为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的纪念大年,全球各地都在以不同形式纪念这位站在浪漫派黄昏,一眼瞥进现代主义的先锋作曲家。《英雄生涯》是理查·施特劳斯以单乐章形式所写的交响诗的最后一首。这部传记音乐作品并不是以哪个真人或神话人物为原型创作的,而是理查·施特劳斯描写和叙述了想象中的一个理想人物的生活。不少评论家认为,理查·施特劳斯所描写的英雄就是他自己。
在加演了《良宵》之后,上海交响乐团的昵称“馄饨皮”也由余隆正式揭晓。有趣的是,音乐会散场时,在音乐厅的门外上交的工作人员排成一排,他们身后的桌上小小的纸碗排得整整齐齐,每个碗里都有一只冷馄饨,工作人员们热情地向每一个走出音乐厅的观众送上馄饨。音乐厅外的人行道上,好几个观众驻足回首,一边吃馄饨,一边讨论音乐厅到底像不像“馄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