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病领域,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是两大高发疾病。长期冠心病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病症,例如急性心梗。有人把冠心病比作快速行驶的汽车,突然油路堵塞发动机熄火失控一样危险,抢救急性心梗患者可谓是跟时间赛跑。而心律失常就是心脏根本不按照规矩跳,心跳慢、心跳快都是病,甚至还会有致死性危险。对此,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张大东教授表示,心率过快过慢都不好,有症状需及时检查,注意“管理心脏”。
警惕冠心病在沉默中爆发
张大东教授早年毕业后留学法国,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曾被誉为瑞金医院冠脉手术金牌医生。他指出,冠心病可能会毫无征兆的沉默爆发,因为冠状动脉狭窄是慢慢形成的,开始时一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是在爬山、快跑等运动时才有症状。而突然发病的病人,冠状动脉里有斑块,当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或者个人情绪产生巨大波动时,造成斑块破裂,往往会给生命带来巨大的危险。如果斑块破裂,造成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导致冠脉闭塞,进而引发急性心梗或猝死;如果斑块破裂,未造成血管完全闭塞,就会引发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一般来说,四分之三的人发病会在50岁以后,但是实际上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体内就已有发病的因素存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几率也越来越高。
冠心病又称“富贵病”。顾名思义,就是因为目前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吃的好了,带来了高血脂、高胆固醇,使得更多的人加入了冠心病患者的行列。再者,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压力大增,导致了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还有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冠心病的发病率。比如大街上油炸、高脂肪的快餐店林立,还有电脑的普及,“无纸化”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运动时间,再加上抽烟、喝酒、熬夜等等不良习惯,使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另外,冠心病会发生心绞痛,如没有马上休息和及时服药,心绞痛超过30分钟以上就会心肌梗塞,容易引发猝死。专家提醒,发生心肌梗塞时,若身边无救助者,患者本人应立即呼救,拨通120急救电话或附近医院电话。在救援到来之前,应尽量保持坐姿。如果血压太低实在无法坚持,也应尽量斜卧,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治疗冠心病需“量体裁衣”
据张大东教授介绍,目前冠心病治疗有药物、介入、手术治疗三种。经冠脉造影、CT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但是程度还不是很严重,心绞痛发作也不是很频繁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采用药物治疗。一般为一些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当然除了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外,定期复查也很重要。
如果各项检查指征已经达到了危险的边缘,医生就会建议患者采用介入治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支架,医学专业上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简称冠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等技术。PCI术后保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返修率”。
张大东教授强调,介入治疗后患者应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出院后在1个月、3个月、半年、9个月、1年这几个时间点,到门诊接受随访检查。养成定点随诊、定期复诊的好习惯,同时还要与实施手术的医生定期沟通。超过40岁的患者,应坚持每年检测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肺部X线、心电图等五项检查。运动方面,专家推荐,适合支架术后患者的体育锻炼项目包括步行,骑自行车、太极拳、体操及气功。饮食方面,保持清淡,少油少盐,但是也要保持足够的营养摄入。
最后一种治疗手段,即为外科手术,也即冠状动脉搭桥术,老百姓习惯称为“搭桥”。 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而且受患者年龄、身体状况、个体差异性的限制,并非人人适合。具体要由医生按照诊断和检查结果来决定,患者唯一要做的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配合治疗。
及时检查,心律失常早发现早治疗
有些冠心病人在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了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这些冠心病病人如果不积极治疗,长期心肌缺血,血运差必然导致心功能不全,心绞痛会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这类病人还有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等险情。
专家指出:心律失常,顾名思义心律代表着心脏的节律,通俗讲就是心跳。心律失常说明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现象。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做心律失常。
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室颤均为心律失常的病症。正常人出现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心动过速等,经常会造成心慌、气短、胸闷、夜睡不安等,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如心率的过快过慢都会使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加重冠心病,当然各种早搏造成的心跳不规律也能加重冠心病。如果是心肌梗塞病人出现了严重的室性早搏,还会有生命危险。
专家表示,心悸、心慌、胸闷、乏力……以上这些症状在发生心律失常时都有可能发生,在没有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的情况下,偶尔心跳加快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张大东教授强调,虽然大部分心律失常没有大风险,但如果近期心律频繁出现问题,那么最好及时就医检查。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是目前主推的治疗方法。手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进行,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机制和部位,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高温,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病变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几乎无严重并发症。
采访实录
问:心血管疾病和生活方式关系大吗?
答:和平时的生活方式很有关系,但关键还是遗传导致的。所有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一定和患者的基因缺陷有很大关系。为什么有些人抽烟很厉害没得肺癌,有些人只是吸了二手烟就肺癌了呢。直接抽烟的人肯定比二手烟吸入者受到的危害大。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观点。那么,如果患者本身基因有缺陷,就要尽量控制外因了,至少说发病几率可以明显降低。比如,平时注意预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等,得冠心病和血管硬化的几率就降低。
问:临床上,心内科哪类病情是最危急的?
答:主要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是时间,时间越短,病人抢救回来的机会越多。心梗病人如果发病到手术可以在90分钟内完成,能抢救回大部分心肌,基本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日常治疗过程中,大多数病人对心脏病的认识不深,这也影响了心脏病治疗效果,更影响了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问:有些病人支架安好了,但心里仍然觉得不舒服怎么办?
答:这个问题要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来理解。比如心梗病人,我们把血管做通了,命救过来了,但患者还是觉得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心理有阴影,感觉生活得没质量。出现这种情况,一部分人纯粹是因为心理包袱,迈不过情感上这个坎;另一部分人则有可能是介入治疗前,生理功能上已经造成了永久性的损伤,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作为我们医护人员来说,一方面我们要消除病症,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让患者了解自身、了解病症,消除顾虑。这一点,对我们的随访医生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