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续当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七年多来,我的履职体会归纳起来,就是“有心”与“用心”。
身边有不少朋友好奇:每年3月全国两会,那么重大的场合,你怎么就胆子那么大,一点也不怕面对媒体呢?没错,我总是很积极地回应各类媒体的采访。2012年3月13日,《新民晚报》刊发了《人大代表:一届履职知无不言》的长篇报道,还把我称之为“问不倒的人大代表”。
我想,这些访谈之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定是因为我坚持讲真话、讲实话、讲有用的话。
说到“有心”,就是要牢记职责,发挥好作用,关键是做到“三个积极”:积极提出议案和书面意见, 积极参加各项专题调研,积极回应各类媒体的采访。
在七年的履职过程中,我共计领衔提交了8份议案、38份书面意见。这些议案和意见,有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不少与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休戚相关。2008年,我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人民调解法》的议案,已经付诸实施。在提出议案和意见时,我会努力做到“三个结合”,那就是——人大、政府能够接受,社会各方能够赞成,人民群众能够满意。
要做到这“三个结合”,除了每年在大会期间履行职责之外,参与各项专题调研,必不可少。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汇集不同的观点和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提出的建议制定《人民调解法》的议案,就是在走访政府部门、街道居委、司法机构、调解人员以及老百姓的基础上形成的,正因为有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提出的议案也才有了好的结果。
7年来,我先后几次接受重托担任课题组的召集人。在2009年“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专题调研中,作为召集人和其他代表一起针对问题开出了“药方”。当年国庆假日,我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最后冲刺工作。不巧的是,在节前,我不小心扭伤了一只胳膊,为了不耽误调研进程,就用一只手完成了调研报告,调研成果也受到了好评,这让我很欣慰。
有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写好议案的底气有了,发言的底气也有了,才敢面对媒体有问必答。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公众对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怎么办呢?我就反复告诉自己要“用心”——用心向代表们学习,用心发挥本职专长,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做人大代表,履职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我当选代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登门拜访一位老代表,请老代表传经送宝,使我能够尽快“入门”。同时还要向其他代表学习,代表们来自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他们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看问题往往有观点、有思路、有建议、有对策,仔细倾听他们,自然会很有收获。
我是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也是长期在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研究、决策咨询、新闻出版工作的学者。因此,在履职中我比较注意立足本职和专业特点。为了推动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我提出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应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要把好“七个关”的建议》等书面意见。我感受到,只要围绕本职把代表履职工作做好了,反过来对本职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十日谈
人大代表履职录
维护法律权威遏制“违法搭建” ,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