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闻是稻米香,这晚熟的刚收割和待收割水稻田里弥漫出来的味道,真让人陶醉。问这水稻是种得晚所以才收得晚吗?否!从5月育种、6月移栽到如今收割,整整170天,它是崇明岛上生长期最长的早种晚熟品种。
鱼塘改作好稻田
“南粳-46”是国家审定的新品种,由江苏本地水稻和日本水稻杂交而来,上海只在崇明岛上有播种。它曾与黑龙江五常大米一起,参加全国稻米评比,荣获第七名,这也是南方参赛大米中唯一进入前八名的大米。
种植好水稻,关键看土壤、空气和水质。鳌山垦区这一片1600亩稻田,原由鱼塘改垦,土地肥沃的先天之力,加上崇明好风好水,蓝天白云下没有工业污染,也没有生活污染,故成为郊区难得一见的整齐连片的农田。2010年,亨得利集团接手这块流转出来的土地后,成立了上海真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当地有专业经验的“老农业”打理。秉持崇拜土地、坚守生态发展的理念,他们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坚持绿色少打药
一般水稻生长过程中,至少要有5次打药。“真源香谷”采用瑞士先正达的生物农药,只需2次,低毒、高效、持久,看上去一次性投入大了,其实次数减少等于省了。去年“真源香谷”收获后,送专业权威的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33项检验指标全部合格,其中22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指标中,19项指标未检出,3项指标在国家许可标准含量的10%以内。
对此,负责生产的老陈说:“今年依然坚持送检,‘真源香谷’现在是绿色食品,离有机食品一步之遥,但考虑到人们对米质口感的习惯性要求,我们坚持走绿色生态之路。”
大多卖给“自家人”
不为盈利,只是尝试。亨得利集团派出管理这块农田的老总陈圣,如今俨然已是农业的行家里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流转租金1000多元,以700斤大米匡算,分解细化到每斤米的生产上,有三个“一块二”——
一斤米中,租地费用是1.20元;从插秧到收割上来,人工费用1.20元;还有1.20元是管理成本,包括加工、包装。三个1.20元加上最后一斤米需要0.70元的流通费用,一斤大米4.30元的生产成本。以一斤5.00元价格出去,每斤大米利润是0.70元。这样算下来,以1600亩地匡算,100万斤大米的利润也只有60万元,太低了。但这些精心种出来的绿色大米,目前主要供应的是亨得利在全国各地的8000名员工,卖给他们的米袋上印着“自家米”“贴心米”和“放心米”——不为赚钱求安全。现在,“真源香谷”也有少量米供应家乐福超市,今年还增加了乐购超市。
田埂植树抗倒伏
作为尝试,上海真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在建设生态粮田的基础上,扩展到以后的菜田。
作为上海郊区最晚熟的水稻,“真源香谷”最大的风险是台风来袭。今年10月中旬的两天“怪风”,使稻穗出现了大面积的倒伏,估计损失10%的产量。陈圣与镇里有关方面探讨,决定在稻田中较宽的田埂上种植香橼树,此树不高但枝繁叶茂,可以遮风挡雨,更难得是它四季常青,金灿灿的果实结满枝杈,不仅好看还可入药,兼有经济价值;此外还考虑种植柚子树、枇杷树、橙子树。为抗稻苗倒伏广植树,又营造了农业生态景观,可谓一举两得。
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