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童年,走过青涩的时光,当那些已被岁月尘封、存于心底的成长经历,在某一天浮出记忆的水面,带给你的是忧伤、失落,还是浸染、感动?
第一次读到陈德平的散文集《流过心灵的江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一颗心就被轻轻地撩动了,仿佛原野里吹来的风,让人觉得格外舒坦和清新。
在这些篇幅不一的散文中,始终凸现着“真情”两字,无论是对过去年代的忆往,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字里行间都透着一份真挚的情感,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作者将多年的积累,用亲切质朴的语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幕幕真实而美好的画卷,那参杂其间的欢喜悲忧,那对家乡、亲情、军旅的眷恋,那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时触动着人的心灵。当读《老宅里的时光》《门前的柳树》,我仿佛看到了童年世界的一片纯洁;读《父亲的慈爱》《母亲往事》,被依依亲情所感动;读《仰望远去的身影》《“文革”中的那些事儿》,让我看到了划过时光的电闪雷鸣;而《灵山遐思》《让心走近》《快乐就在身边》,则是以真切的心灵去触摸世界和感悟世事。作者笔下,显现的不仅是一幅幅江南风情的河山风光及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更跳跃着一颗对理想追求和对生活感悟的心。
此书是作者近五年来断断续续写于工作之余。我以为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因为写的是普通人的事,也容易为普通人所接纳和共鸣。正如作者所言:犹如捡拾起一颗颗散落于生活中的贝壳,把它们串在一起,变成一只摇曳作响的风铃。其目的,不是为了还原过去的生活,而是回过头看看走过的路,让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不再从记忆中消失,并从中找到失落的、那种可以让人心向往之、坚信不疑的东西。
这是一个忙碌的年代,也是一个怀旧的年代,新与旧时常扭结在一起,焦虑和浮躁依旧写在很多人的脸上。有时在喧嚣和功利的环境下,要剥去附着在生命上的种种负累,保持内心的一点宁静,没有一种执著和持守,是难以为继的。在这个秋天里,读着陈德平的这本散文集,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曾经的天真单纯和透明清澈的童年,并从岁月的年轮中去发现那些透射着光芒和梦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