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樟树
叶兆言
  叶兆言

  只要会嘀咕几句唐诗,都知道唐朝有位叫陈子昂的诗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用今天的眼光看,诗人遗世独立,难免狂妄,难免不得志,结果只能暗自神伤,躲角落里偷抹眼泪。

  说起陈子昂的结局,古书上有记载,不多,通常根据沈亚之的一封信。信中有个段子,说陈子昂与武则天侄子武攸宜不和,受迫害,最后被小人诬陷致死。沈亚之比陈小了差不多一百岁,都是唐人,记录八卦是不是靠谱,很难说。

  总之一句话,陈子昂怎么死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几句好诗,是那几句好诗中透露的不同凡响。后人知道沈亚之,不是由于他的才名,而是写到了陈,也就是说沾了陈子昂的光。此外,同时期著名诗人写过沈亚之,譬如李贺,譬如杜牧,还有李商隐,都曾赠诗给他,于是诗坛上留名。

  这例子充分说明早在伟大的唐朝,玩名人或跟名人玩,都是不错的买卖。我今天提到沈亚之,不想谈如何和名人交往,想说的是沈诗中偶然写到樟树。古人与树木,跟今天不太一样,我们为了雾霾,忽然明白绿色植物的重要,一说起就是环境保护,就是清新空气。古人不太知道污染怎么回事,寄情草木品味自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只与个人情绪有关。

  古人诗句中喜欢写柳,写桃花杏花,写梧桐,真正描写樟的句子并不多。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沈亚之有一句“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读了让人心生喜欢。这说明要写诗,能言别人所不言,写别人不乐意写的,另辟蹊径取巧,也可以文坛留名。当然话说回来,不多不代表没有,李白“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白居易“富阳山底樟亭畔,立马停舟飞酒盂”,意思与沈的描写差不多,都是写樟树铺天盖地的外观。

  今天我们看见一块空地,最强烈愿望是赶快种树,种什么树呢,种香樟。香樟是别名,臭樟也是,都是情绪化,其实香臭为同一种树。古人不喜欢樟,重要原因是缺少节气变化,一年四季绿油油,太单调。不宜房前屋后,太高太大,冬天遮阳,夏日不透风,只适合寂寞地长在空旷的村口。

  历史上的南京多柳,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到了民国,引进法国梧桐,很快蔚为壮观。现在最多的是樟,春夏秋冬绿意盎然。就个人喜好,说老实话,更中意柳和梧桐的风情万种,然而现代化高楼林立,少一些草地,少一些广场,多种高大的香樟树,用立体绿色对抗水泥森林,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艺评论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阅读/连载
   第A40版:阳光天地(169期)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6版:早教沙龙/新民教育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香樟树
蹊跷的错误
怀念李鹏翥先生
众声喧哗
音乐水一般淌着
溧阳路老洋楼(水彩)
文化竖起人的脊梁
新民晚报夜光杯A37香樟树 2014-11-26 2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