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从小到大,我大部分毛衣毛裤都是外婆亲手织的,用她的一双巧手,更用她几根心爱的棒针。
外婆的棒针是钢制的,很细很长,两头都有锐利的尖角。它们总是被外婆小心地用布包好放在我不易够到的橱柜顶层。每当要织毛衣时,外婆又会将它们取下,备好上等毛线。而我则会好奇地在一旁看着。
外婆总会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房间的窗台拿起这童话般的棒针,用她诗一般的想象力,将一团团毛线变为一件件实用美丽的毛衣。
外婆的棒针在我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一位天才魔术师。毛线在棒针的空隙里井然有序地飞快穿梭着。在草长莺飞的暖春里、欣欣向荣的气息注入了新的活力;绿树成荫的盛夏,应和着蛐蛐若有若无的叫声;硕果累累的立秋,满眼的秋色又带来了无尽的奇思妙想;银装素裹的严冬,雪的温柔带来无声的灵感。于是,笑容可掬的太阳公公,笨手笨脚的大熊猫、淘气机灵的猴子,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就这样在棒针的魔力下出现在我衣裳上。还记得,我小时一直认为穿外婆织的毛衣出门是一件十分骄傲、值得自豪的事,因为许多同学都会向我的毛衣投来惊羡的目光:“这么好的毛衣哪儿买的?”“是外婆织的哦!”“哇,你外婆的手艺真好!”一片赞叹声中我笑而不语。其实有一句话我一直放在心底:“因为那是用外婆的棒针织的呀!”
人与人的互相融入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人与物也一样。外婆那些棒针的年龄比我还大,针尖已因长久使用而微微发黑。妈妈总劝外婆换些新棒针,而外婆总是一句话淡淡拒绝了:“时间长,用惯了。”的确,那些棒针,本来冰凉的棒针,在外婆的抚摸下渐渐有了热度;本来无味,却也渐渐拥有了外婆身上那熟悉的味道。在外婆回老家的日子里,看着棒针,我仿佛又重温了以前那温馨的情景。几根棒针竟也可以焕发生机。
终于,外婆织衣的速度赶不上我长高长大的速度,我开始穿商店里的成衣。它们的做工也很精巧,图案也一样美丽。可不知为何,对于一件毛衣,我已没了从前那份兴奋与期冀。是因为没有用外婆的棒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