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106岁的杨敬年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年龄是100多岁,但在旁人看来我的生理年龄只有70岁,精神年龄更只有30岁。”社会老年学认为,人类有四种年龄: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其中社会年龄是说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有一定的年龄规范,例如,上学年龄、工作年龄、结婚年龄和退休年龄等等。如果说日历年龄本质上是生命的“自然年龄”——衡量生命的长度,那么生理年龄就是生命的“功能年龄”——衡量生命的宽度,心理年龄就是生命的“活力年龄”——衡量生命的深度,社会年龄就是生命的“规范年龄”——衡量生命的厚度。不同的年龄包含着隐秘的生命密码,四种年龄构成了“老年的生命空间”。
其中,年轻的心理年龄、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巨大的正能量,是开掘“年龄生命空间”的唯一驱动力,生命有惊人的潜力,老年有美好的期待。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就是要保持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年轻状态,忘怀日历年龄,实现老年的青春和青春的老年,即心理健康老龄化是健康老龄化的灵魂所在。事实证明,可怕的与其说是身体老化,不如说是精神老化。精神的青春有助于延缓生理的老化。2007年百岁生日时,杨敬年先生豪情满怀地说,争取再活20年。老人说:“我是世界上最幸运、最幸福的人。我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亲身感受着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我还要再活二十年,跟随在大家后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争取看到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感恩之心赤诚可见,其求知问学的热情从不消退,在喜迎朝阳、笑送夕阳的充实、恬淡的日子里体验着“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的老龄化”的生命喜悦,浑然忘怀日历年龄,不知老年已至,令人感佩。
杨敬年先生晚年过的是“没有皱纹”的人生,是精神自养、精神自强的典范人物。他一生坎坷,却大器晚成,晚年每天凌晨3点投入工作,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70岁之后撰写的论著超过150万字。他40岁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反右”时被划为右派,70岁重返讲坛,86岁告别大学讲台,90岁撰写综合性论著《人性谈》,93岁翻译《国富论》,成为学术畅销书,100岁还在电话里给学生讲哲学课。杨老晚年体现了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进、老有所成、老有所立为内核的“活跃老化”、“幸福老化”和“尊严老化”的真谛。
年龄的生命空间启示我们:只要有追求,生命不会老。杨老一辈子肩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使命,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即使面对丧子之痛、病妻卧床,他依旧热爱生活,满怀信心与希望地工作和生活着。他的人生智慧是:“我的办法就是‘以义制命’,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智慧通透的人生观像灯塔一样照亮了老年的生命历程。
“以义制命”四字包含着很深的道理,人生能“义字当头”,必“义不容辞”。一个“义”字,可谓道尽生活之底蕴、生命之灵魂、人生之担当。《孟子·告子上》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具体看,所谓义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曰正义,近乎真;二曰道义,近乎善;三曰情义,近乎仁。以“义”为基石,长养浩然之气,生命就坚如磐石,不惧风雨,人生就是担当,生命因此厚重。
杨敬年先生的阳光暮年给后辈启迪良多。试问,像杨敬年先生实现了老年发展和成功老龄化的智者,老年何忧之有?!杨敬年先生晚年的幸福和成功再一次证明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何其尊贵,老年人的精神和修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最重要的力量。老龄化的中国需要唱响“青春老年说”。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