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流行一句话,叫“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很生动很传神。现实世界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冷,冷既可以主观,又可能非常客观,可惜在今天,主观客观常分不清楚。
与作家读书班学生对话,有个同学说她有很多东西想写,可是不敢写,怕写出来,有人会请她去喝茶。说朋友也这么对她说,说有些东西不能随便写,写了就会怎么样。问我应该如何对待,能不能写。
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由想起一个座谈会,宣传部领导出场,讨论某作家新作,老作家带头发言,说现在什么不能写,不许写,写了也白写,没人敢,说来说去,无非夸作者有胆量,写了别人所不敢写。今天有些文艺作品座谈会,往往是一个人摔出话题,然后接二连三附议,说一轮好话,拿红包走人。
我没有吭声,这是在座谈一部反腐作品,粗略翻一下,更多的是描写腐败,写一个人如何受贿,如何玩美女,如何快乐逍遥,最后受到惩罚。对于这样的小说,我毫无兴趣,它和解放前的黑幕小说没什么太大区别,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诲淫诲盗,打着红旗反红旗,打着反腐败旗号在腐败。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这样,一说话都很漂亮,一写文章全身正气。当然漂亮和正气应该打上引号,譬如这次座谈,敢写“腐败”当作歌颂重点,作家说自己勇敢,发言者表扬无畏。最后宣传部领导脸上挂不住,说反腐这话题一向都是中央精神,我们好像从未说过小说中不能涉及腐败,我觉得你们心中的禁忌,好像比我们宣传部还要厉害。
“皇帝的新衣”故事总是在不断上演,小孩子那句皇帝没穿衣服,本该由作家说出来,结果偏偏让宣传部的领导说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很多作家心中还有一个宣传部,这个宣传部比真正的宣传部还要宣传部。
因此,当代作家不是敢不敢,而是会不会写,能不能老老实实。作家们自己腐败不腐败,更应该扪心自问。再说一句实话,腐败根本不值得小说家去描写,自古以来,谁也不会正面说腐败好,封建时代皇帝,北洋政府,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说过要反腐。反腐必须要靠法律,靠制度,让文学来反腐,这是作家们的想当然。
因此,对读书班那位同学,我的回答是想写就写,能写什么写什么,尽可能去写好。没有那么多茶馆,没人会请你去喝茶。一个人初学写作,更可能的遭遇,是没人在乎你写什么,写了跟没写一样。面对这样的寂寞,感到了这种冷漠,你才可能明白什么叫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