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焦点
2015年已经开始,世界各地的艺术展绝不会比2014年来得少,那些主要大都市已经开始了艺术比拼,让新的一年早早地染上了浓浓的艺术氛围。
芝加哥近日有一场建筑设计竞赛,引起了不少人关注,因为这场竞赛的题目不是设计大楼,而是设计一座位于芝加哥湖畔的小亭子。
尽管亭子体积小,但要设计好这样一个对环境有很高要求的建筑却并不简单,看看这次比赛的评审团阵容和奖励内容就知道了。此次获胜者将由几位相当知名的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选出,包括芝加哥建筑双年展的艺术总监Joseph Grima、建筑师David Adjaye等。而获胜者可以赢得BP艺术奖,并收获1万美元的奖金和7万5千美元的建造费用,而获奖的设计在被安装在湖岸之前,将在芝加哥建筑双年展上亮相,之后也将出现在芝加哥最为活跃的公共空间中。
如此兴师动众设计一座亭子,背后不仅仅是有关建筑设计的竞争,而是展示出芝加哥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不放过一处小细节的态度。尽管只是一处供路人休息避雨的公共设施,但芝加哥却没有用统一式样的设计草草了事,而是希望利用这样一个好机会,为芝加哥城市再添一抹亮彩。这样的做法非常有远见,通过这次的设计竞赛,芝加哥湖畔的亭子无疑成为了近日的热门话题,如果最终获胜的设计方案效果显著,更会让湖畔增添一个风景点,可谓“一箭双雕”。
其实,对于美国人来说,重视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无疑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各种精彩的雕塑装置不必说,一些奇思妙想的街头涂鸦还有兼具多种实用功能和创意造型的公共设施更是数不胜数。这也使得美国人对公共空间艺术的需求变得更为挑剔,能够让大部分人都说好的设计就需要“竞争上岗”,这样的现状对于美国的设计师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做得好了才能出名,才能有更多机会走上国际舞台。比起参加众多艺术展、双年展,参与到公共空间设计的竞争中又是另一种设计比拼,比起艺术展上的自由个人风格发挥,公共艺术的功能限制更像是戴着脚镣跳舞。对于生活的观察,对于人们需要什么的思考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本刊元月12日美国纽约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