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曹可凡
  曹可凡

  不知不觉,《可凡倾听》已步入第十二个年头。这些年所访对象涉及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影视等诸多领域,绝大多数情况下,宾主相谈甚欢,有的甚至因此还结为莫逆之交。然而,其中有三次访问中途夭折,无疾而终。节目虽有残缺,记忆却也珍贵。

  一次是黄宗英。那时,宗英老师正受多发性脑栓塞困扰,行动迟缓,记忆衰退,一度几乎连自己名字也无法书写,面对采访要求,一概断然回绝。俗话说,“心诚则灵”,经不住一番死缠滥打,执拗的老人终于松口,同意随意聊聊。于是,次日清晨,便匆匆赶往老人借居于北京高碑店的一处普通民宅。

  走进屋里,发现宗英老师正倚在靠窗的沙发上看书,桌上零乱堆放着一叠她的书法习作,四周空荡荡的。见到来自故乡的晚辈,老人自是十分高兴。说到江南的春天,原本走路也踉踉跄跄的她,眼里顿时闪出一丝光亮,喃喃自语道,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而自己最想念的也是蚕豆、米苋这样一些时鲜蔬菜。临行前曾读《痴迷二十年——赵丹只为演鲁迅》一文,故而话题便由赵丹与鲁迅说起。宗英老师回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直至去世的二十年时间里,鲁迅的形象始终在赵丹脑海里盘桓驻足,挥之不去。“阿丹老想着要把鲁迅塑造成一个有乡下人气息,天真可爱的老人。于是,他每天都往脏兮兮的服装仓库钻,淘来淘去,找来各种与鲁迅相关的衣裳,穿在身上,回到家里也不肯轻易脱下……”

  但是,命运终究还是和赵丹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大艺术家与大文豪擦肩而过,这成为赵丹一生最大的痛。“阿丹生命最后几日,和鲁迅生前模样像极了,满脸蓄着胡子,瘦极了……”沉默片刻,她似乎慢慢从回忆中回到现实。“我和阿丹小吵小闹多得很,但每次他受委屈,我必定站在他旁边。大苦大难,铸就了我们。人家问我一生最难演的角色是什么?我说难为赵丹妻。而一生中最成功的角色也是赵丹妻。”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即使黄宗英与冯亦代晚年携手共谱一曲黄昏恋,赵丹却是她笔下永恒的男主角,每本著作都有赵丹的影子。“我活着,就不能让他死了。”黄宗英如是说。聊及未了心愿,宗英老师坦言,“倘若身体允许,期待能录制一份有声读物,为孩子们讲故事。我喜欢孩子,想着用口语化方式给他们讲故事。相信孩子们愿意听我这样一个白发老太太讲故事的。”说完老太太将脸微微转向窗口,默默眺望着窗外一棵巨大的银杏树,阳光透过窗棂照射进来,将老人一头白发染成金黄色,仿佛一朵镶金边的白云,好看极了……

  还有一次是赵无极。印象中,那次是赵无极先生与夫人弗朗索娃来上海美术馆筹备画展,经李磊馆长牵线搭桥,有缘与先生相见。采访地点就在美术馆。可是,刚一落座,还未等我开口,赵先生便用上海话指着我说:“侬现在画画得哪能啊!”一句话说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赵先生,您可能弄错了,我不会画画啊!”我讷讷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

  “格末,侬小说还勒拉写?”我越听越糊涂,支支吾吾,不知如何作答,“嗯……小说也是不会写的……”

  突然,赵先生将脸一沉,正色道:“侬迪额小滑头,勿画画,勿写小说,靠啥过日脚呢?”

  此时此刻,我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赵先生大概罹患“脑退化症”。这种疾病早期从外表根本无法识别,但只要一交流,便立刻可以发现端倪。遗憾的是,经过一个多小时拉锯战,仍一无所获,只得落荒而逃……

  最近一次则是麦家。我和麦家同庚,虽说生活背景不同,但成长经历倒有几分相似。譬如,我们童年、少年时代均因家庭出身不好而备受歧视,只不过我向来退避三舍,逆来顺受,而麦家则用打架方式捍卫尊严。没想到,却因此被性格暴烈的父亲打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父子关系日趋冷漠。直至成年,麦家仍难以释怀。步入中年后,正当他渐渐转变想法,试着要和日益衰老的父亲接近时,一场大病迅速夺走父亲全部意识,老人瞬间进入万劫不复的记忆黑洞。父亲过世后,麦家撰长文表达“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凉与愧疚。访谈过程中,我小心翼翼涉及这一话题。不想没说几句,麦家突然感情溃堤,掩面长泣,无法自持,哀叹此生最难过的是没有机会取得父亲的谅解。访谈不得不戛然而止。送他们夫妇下楼时,麦家兄不无埋怨:“你应该知道,表面看似固执的人,其实内心是很脆弱的。你不该点我的痛处。”事已至此,我也不便说什么,只得默然以对。麦家兄做过不少电视节目,想必和我那次对话印象深刻。因为,直到数月之后,谈起之前节目之事,似仍心有余悸:“人说与智者交有二忌:忌不知人,忌人知我。那次相交,我两忌皆输:访谈前,可凡兄备足功课,他知我远胜于我知他。”麦家兄之语固然多有溢美之词,但恐怕也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从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面对陌生人时,心理防御机制会自动开启,只有当他信任对方,才会放下一切,敞开心扉,袒露心迹。作为谈话主持人,我极其珍视这份信任。所以,每段访问,即便残缺不全,于我而言,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文化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最开心的事
明月二三事
五十九年前访问草婴
一锅寻常滋味,平添无尽乡愁(中国画)
辞马吟
长寿在于不动吗
教育世家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2015-02-08 2 2015年02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