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与秦山的核电缘
范洁
  身处上海,当欣赏霓虹、开启空调,都可能受惠于核电。因为在华东电网中,流淌着由秦山核电基地输入的电流。而在秦山核电基地的发展中,也蕴含着来自上海的力量。

  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

  七二八,是秦山核电站的代号。在上海,也有一处代号“七二八”,那就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上海市关于缺电情况汇报后说:“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上海核工院成为工程的设计单位,也是秦山核电基地不断发展的技术支持,两家单位关系密切。

  当时,上海核工院的科研人员大多没有见过核电站,但他们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分析国外资料上的文字图片,开始营造脑海中的核电蓝图。

  从堆芯、压力容器到蒸汽发生器,他们潜心摸索试验100余次,分析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曲线、每一种材料,最终设计由反应堆与200个系统构建组成,仅设备、屏台和阀门就达5万多个。

  上海制造占国产设备70%

  1985年3月,伴随第一罐混凝土浇灌,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

  承担堆内构件制造任务的是上海第一机床厂。由于缺乏大型核电设备制造技术,上海第一机床厂特地制定了23项工艺操作法规,编制了上万张工序记录卡和检验卡,建立了40个质量管理点和140个质量监造点后,得到加工投料的正式“通行证”,从而找出最可靠和安全的施工方案。

  一位参与验收与鉴定的专家回忆;“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在会上讲,上海一些老工人能制造出这么好的设备出来,不容易,上海的老工人很伟大,对秦山方方面面,包括设备问题都作出了贡献。”

  据悉,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上海提供了约50%的国产化设备。当时秦山的设备国产化率在70%左右,而上海占了这70%中的70%。

  近百单位协力攻破核电难关

  根据《上海科学技术志》,上海先后有近百个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工厂承担了研究、设计、试验和制造秦山核电工程任务。

  上海力量完成了26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攻克了300多项工艺难关,承担了秦山核电站非标设备140项、1360多台件的研制任务。其中不少有关核电站的关键设备,达到当时世界机械制造的先进水平。

  今天,上海仍是秦山核电基地最大的设备供应商。漫步厂区,也时常能见到不少来自上海的年轻身影。

  本报记者 范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上海与秦山的核电缘
解密秦山核电
中国核电30年
新民晚报新视界A10上海与秦山的核电缘 2015-02-14 2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