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宋·赵伯驹《春山图》
张德宁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乙未年的春天即将来临,大地将要重新披上绿装。我不由得想到南宋画家赵伯驹的《春山图》。

  《春山图》纵二尺八寸,横一尺二分,设色,素笺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绘初春的景色:从近处望去,水榭临水,小舟穿梭其间,送往迎来,不亦乐乎?路人信步,一老翁策杖行走桥上,而河对岸,树木掩映之中,村舍层迭,前面敞屋中饲马二匹,后堂屋中有家人对坐闲话。远处山谷中农田栉比,农夫赶牛犁耕。远山高耸,云雾缭绕。一派平和恬淡、静谧自足的人间生活景象,融化于桃红柳绿、松柏浓郁的大自然春色中,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全图工整细丽,层次清晰,勾线凝练,造型准确,青绿设色,勾廓填彩,虽浓艳犹不掩土色,实是古代大青绿山水画中难得的精品。

  赵伯驹,字千里,宋室宗亲,宋太祖的七世孙。官至浙东兵马钤辖。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皆精。山水取法唐李思训父子而趋于精密,笔墨秀劲工致,着色清丽雅致,又能融合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画之精华,别开生面,很受宋高宗赵构的重用。著名作品有《江山秋色图》长卷,以墨笔勾皴之后,再用淡墨渲染,然后用青绿色依结构由浅而深层层积染,开创“小青绿”山水画新面目,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春山图》则似乎更多地保留了唐代大青绿山水画的风貌,依然是“双勾填廓”的技法,但不再是简单的平涂,而是依受光面或淡或浓地分层积染。《春山图》几乎被绿色覆盖,苍翠欲滴,透出浓浓的春意,但其绿色,又随物而异,随光照的明暗而呈浓淡的变异,大青绿山水画在此已趋向成熟。

  一部中国绘画史,晋唐时期,是重彩画的世界,进入五代、北宋,文人的绘画意识崛起,水墨画渐渐兴盛,墨分五色,无所不包,以至于唐代的重彩画至此几乎绝迹。北宋末年宋徽宗力挽狂澜,18岁的王希孟以一卷大青绿《千里江山图》惊世骇俗,而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则无处不透出皇家龙脉的富贵庄重的气息。《春山图》上并没有画家的名款,清帝乾隆,就是从此图所透出的皇家气息中深受感悟,两次题画,其中有四句诗:“精神北宋本,结构仲长论”,“不须问名氏,望可识王孙”,定为宋室宗亲赵伯驹所绘。

  但在南宋,大青绿山水画并没有得以拓展,依然是水墨的世界。元初赵孟頫在坚持水墨画的同时,开始尝试“小青绿”着色。明四家都有些小青绿的作品传世,惟仇英有一些接近于大青绿的画,但其格调,已不再是唐人的风范了。张德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落笔不凡萧蜕庵
青田石雕《三羊开泰》
南宋·赵伯驹《春山图》
海派瓷窑“秦古窑”
刊头篆刻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9南宋·赵伯驹《春山图》 2015-02-14 2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