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宫联手上博 展出明清贸易瓷
方向
■景德镇窑青花如意花卉纹香薰
■ 景德镇窑青花镂空人物图果篮、带托盘
■ 景德镇窑青花开光水禽图盘
■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
■ 景德镇窑青花帆船图花口盘
■ 景德镇窑广彩徽章纹盘
■ 展览海报
■ 展厅一角
  近日,当你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时候,可以发现由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越洋遗珍——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贸易瓷展”,正在延禧宫古陶瓷研究中心展厅举行。本次展览从两馆藏品中遴选出106件(套)明清时期的贸易瓷进行展示,旨在反映中国明清时期陶瓷外销的状况。

  相比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贸易瓷器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此次展览则通过越洋遗珍瓷器的展览,从中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和当时的审美风尚。展览分为明、清两部分。明代部分展出明代中期至晚期销往东南亚、西亚、欧洲以及日本的瓷器,揭示了中国瓷器在这些地区的流通与使用,体现了不同市场的喜好与审美趣味。如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青花开光水禽图盘,约烧制于明万历至天启年间,图案工整对称,纹样奇特别致。以这种方法装饰的瓷器被称为“克拉克”或“芙蓉手”瓷,是明末清初中国外销瓷当中最著名的品种。

  清代部分,由于西方国家的东印度公司在瓷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部分展品即以外销欧美的器物为主,很多制品有着浓郁的异国情调,反映了当时贸易瓷器的时代变迁。其中,上海博物馆藏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其造型之特别格外引人注目,其完全是根据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定制”的版本,而装饰的花纹、图案又都充满中国特色,两个瓶管呈交叉状,有两个瓶体,互不相通,一边放油,一边管醋,互不干扰,这就是典型的外来样式,中国传统的烧制形制中没有这样的风格。另有一件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窑青花镂空人物图带托盘果篮,国内极为少见。托盘边缘与果篮镂空,方便透气通风,欧洲人多用来盛装草莓类水果,英国著名的餐具品牌Wedgwood也生产过类似的器皿。

  当时,欧洲国家将当地使用的金银、玻璃、陶器等制成木样运至中国,要求依样烧制陶瓷。像故宫博物院藏景德镇窑广彩徽章纹盘,烧制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器形规整,色彩绚丽。徽章瓷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最具特色的品种。这些绘有家族、宗教或军事团体、城市和各类组织机构徽章的瓷器,均来自西方人的特别订制。

  上海博物馆藏清康熙年间的青花如意花卉纹香熏,其高超过20厘米,可拆分为4部分。这个香熏正好可放在衣柜中,西方人有用香熏衣服的习惯,它在样式上虽然与传统的熏炉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到其纹样仍是以云、莲花、忍冬、瓜果等对称为主的组合,在体现了中国高超制瓷技术的同时又可以窥见地区之间的文化碰撞。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助理李仲谋介绍,2008年,荷兰收藏家倪汉克将珍藏的97件明清贸易瓷器捐赠上海博物馆。此次展览从中精选了1/3的展览来故宫展出。他的捐赠当时填补了上海博物馆在国内贸易瓷方面的收藏空白。尽管近年来也有些沉船的发现以及部分外销瓷器的出水,但它们的品相和这批捐赠的瓷器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李仲谋表示,这位荷兰收藏家在捐赠这批文物的时候没有任何条件,唯一希望就是它们能展出而不是深锁进库房。

  方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故宫联手上博 展出明清贸易瓷
倪汉克向上博捐赠的明清贸易瓷
新民晚报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B12故宫联手上博 展出明清贸易瓷 2015-02-14 2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